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要聞 > 正文

監管“禁令”下仍有網貸平臺誘導過度消費 嚴管金融“偽創新”樹立理性消費觀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時間:2021-03-01 11:05:47

每月工資僅五六千元,卻要還款27000多元。26歲的小吳在11家網貸臺欠下25萬元債務。“根本還不起,只能逾期,等著臺找上門來。”小吳無奈地說。

2020年底,銀保監會會同央行等部門起草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警惕網絡臺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提示》;1月初,人民銀行召開會議,要求嚴禁金融產品過度營銷,誘導過度負債。

雖然監管部門一再發布相關提示和要求,但部分互聯網臺依然使出各種花招,誘導消費者分期付款或辦理小額貸款。

以“零抵押零擔保”

“萬元日息2元起”為誘惑

當前,小額貸款廣告依然十分活躍。網頁、App……就連一些辦公軟件也都在推送信貸廣告。一些醫美、教育、租房企業也紛紛與互聯網金融機構合作推波助瀾。

與傳統金融產品相比,網貸產品的最大特點就是門檻極低、審核簡單,年滿18周歲、通過實名驗證即可,額度則是花得多給得多,且不斷提供優惠進行誘惑。“開通網貸有紅包”“使用網貸支付有優惠”……每到“雙11”“618”等大促季,臺就會自動給用戶臨時提額。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臺的算法跟蹤。不少互聯網臺可以采用大數據技術,有針對地對用戶進行商業營銷。

無需抵押擔保、“萬元日息2元起”成為不少借錢廣告的主打賣點。有網友申請貸款并使用后發現,貸款臺套路多,除了利息外,還有服務費、手續費;即使提前還款,也需額外繳納手續費,實際年化利率一般在10%以上。

網絡消費貸款容易成癮

給年輕人生活埋下隱患

沒錢租房子,可以用租金貸;沒錢買手機,可以打白條;沒錢做醫美,可以分期付。曾經遙不可及的商品、服務變得唾手可得,一些年輕人貸款成癮、超前消費,也給自己的生活埋下隱患。

年輕人成為網貸消費的主力軍。據廣州互聯網法院統計,涉網貸糾紛案件的被告六成為35歲以下青年。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在通報中披露,網貸案件被執行人年齡主要集中在20至30歲,不少是剛入職的大學畢業生。

30歲的網友小冪在“豆瓣”上透露,從信用卡透支2萬元后,她開始在滴滴金融、京東白條等15家網絡臺借貸還款,如今欠款高達30萬元,以貸養貸已難以周轉。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上升至906.63億元,環比增長6.13%,是10年前的10倍多,而這僅僅是正規銀行渠道發出的信用卡相關數據。

困在超前消費里的年輕人負債累累,隱匿于經濟發展上行階段的社會金融風險也不斷積累,其危害值得關注。

嚴管金融“偽創新”

樹立理消費觀

業內人士認為,整頓借貸消費亂象,有待監管持續發力,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規范發展;同時,對于青年群體的客觀消費需求,要進行正確引導。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認為,《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應盡快落地,嚴格執行。金融機構在與臺合作的過程中要嚴格審核,尤其對變相分期付等業務,從前期準入到中期推廣銷售需做出規范和提醒,監管部門應進行日常抽查,對未嚴格把關的金融機構加大處罰力度。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東認為,各臺信息不對稱,極易產生多頭共債、壞賬風險。建議臺發揮主體責任,加強審核,并將網貸臺全面納入征信系統,讓借款人擁有完整的“信用畫像”,避免系統風險。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建議,消費者要養成良好的消費慣,量入為出,不要過度借貸;如確需貸款,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金融機構和產品,不要輕易在不了解的網絡臺申請貸款。

楊東認為,年輕人的一些消費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建議通過商業銀行和政策銀行建立免息或低息的公益貸款服務臺,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消費觀,同時也為企業培育優質的未來客戶,實現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

欄目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