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站在示范區標志性建筑元蕩慢行橋上,一邊是江蘇,一邊是上海。原來,從江蘇到上海,只需要一座橋的距離。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5周年。作為我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2022年,長三角給出了表現不俗的成績單:滬蘇浙皖經濟總量占全國的24.1%,研發經費投入占全國的29.8%,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發布成果共用指標年均增速達13.98%……
4月23日-4月27日,“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實踐”網絡主題采訪團走進江蘇的南京、蘇州、鹽城、連云港和徐州,一探“強富美高”新江蘇的一體化風采。
在示范區感受消失的邊界感
綠草盈盈,倒映在開闊平坦的湖面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如今已初見風韻。
地處滬蘇浙交界處的元蕩,曾經缺乏跨域生態統籌治理平臺。2020年,江蘇和上海攜手對此處進行生態修復。江蘇省汾湖高新區總規劃師袁欽給記者打了個比方,“小區與小區間的圍墻下,總是比較臟亂差,如今我們在做的事情就是把這堵墻推倒,兩個小區變一個小區,自然就要把這塊地方打扮漂亮?!?/p>
由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組成的示范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生動示范,旨在打破行政邊界,將示范區建設成為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
示范區內,除了像慢行橋這樣的景觀橋,還架起了公路橋、高鐵橋,一座座橋梁讓長三角越抱越緊密。
除了硬件上的互聯共通,示范區的一體化還體現在何處?三年里,示范區聚焦規劃管理、要素流動、財稅分享、公共服務、公共信用等方面,率先探索從區域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
那么,三年來,示范區成效如何?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112項,持續推進108個重點項目建設,滬蘇嘉城際、水鄉客廳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開工建設,打造了跨區域“信用+醫療”數字化應用服務場景,實施全國首個跨區域公共資源交易目錄,初步建成全國首個跨省域智慧大腦……
走在示范區的柏油路上,這里似乎已經和城市沒有兩樣,忙綠的建筑工人、恬靜的鄉村農舍在此和諧共生。示范區只是長三角融合的一個樣板間,但其意義又不止于提供經驗和樣本。
2023年是全面發力加快示范區建設之年,也是示范區“新三年”的起步之年。我們有理由相信,示范區將探索形成更有效的綠色一體化發展制度體系,成為引領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標桿。
多樣的一體化
從鄉村振興的“江蘇樣本”常熟蔣巷村和徐州馬莊,到將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價值的鹽城黃海森林公園和條子泥濕地,江蘇正以文旅力量深化區域一體化發展。
不久前,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文旅部門共同簽署《長三角文化和旅游一體化高質量發展2023浦江宣言》,全面啟動新一輪長三角文旅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我們不難看出,文旅一體化不僅是長三角一體化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其發展先機。
自古以來,江蘇就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當下的江蘇文旅逐漸走出了一條擁有自身特色的融合之路。
而文旅一體化的力量,能夠深化區域生態、人文的互動。東臺黃海森林公園管理中心林場林業科科長林同岳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黃海森林公園的建成不僅提升了周邊環境,還吸引了大量長三角地區的游客前來。
除此之外,科創產業領域的一體化發展更是不言而喻。
今年4月,《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2》發布。報告顯示,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從2011年的100分(基期)增長至2021年的247.11分,較2011年增長了近1.5倍,長三角科技創新一體化能力顯著提升。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是江蘇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長三角國創中心主任助理郜軍表示,江蘇產研院的工作已逐漸擴展到整個長三角地區,成立了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并期待未來能夠成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同樣,作為長三角醫療一體化推動的重要一環,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總經理闞蘇立同樣告訴記者,其服務的客戶面向全國,尤其是長三角區域,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其實也是長三角區域的一個多組學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江蘇的一體化答卷
作為全國GDP排名前列的省份之一,江蘇擁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潛力。江蘇不僅擁有一批知名的高新技術產業,如徐工集團、博瑞醫藥、天合光能等,還創建了以蘇州工業園區為首的高質量經開區。
同時,江蘇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也在積極引領和推動著全球化進程。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貿易口岸之一,無數的列車從江蘇的中哈連云港物流基地駛向世界各地。
江蘇省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一體化發展成為顯著特征。去年一年來,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據2023年年初發布的《關于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重大合作項目進展情況的報告》顯示,江蘇有15個方面303個重點項目列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項目庫(表)》,總投資2.95萬億元。截至2022年底,303個項目中有14個項目完工,166個項目正在加快實施。
協同創新更加深入。2020年10月,紫金山實驗室進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序列,在網絡操作系統、網絡內生安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國際領先成果;2021年7月,全國首個先進技術成果區域轉化中心——長三角轉化中心簽約落地蘇州,推動百余項目落地;合作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擴大長三角聯合攻關的資金規模,鼓勵長三角地市縣級共同投入。
交通一體化成效顯著。2022年10月,《推進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規定》發布。目前,江蘇已發行加載交通出行功能的社??ǔ瑑汕f張,持此卡的江蘇居民可在長三角全部設區市刷卡乘坐公共汽車、電車、軌道交通、輪渡等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生態綠色一體化方面和公共服務互聯互通方面也持續發力,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連續5年保持Ⅱ類,共同推進長江、太湖等跨界水體綜合治理。南京都市圈預約掛號平臺接入蘇皖8市1區85家醫院,江蘇累計建成各種模式和性質的醫聯體750個、互聯網醫院145家。
現代快報+記者 龍秋利/文 劉暢/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