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寬帶 > 正文

左刀右叉是哪國的用法(左刀右叉)

來源:互聯網 時間:2023-05-15 12:12:41

1、西餐桌上的禮儀是人們長期形成的。

2、有一些老規矩,例如,胳膊肘在用餐時自始至終不能擱在餐桌上等等,已不再被大家恪守了;但是,有許多“清規戒律”還是被人們所遵行。


(資料圖)

3、我們可以列舉一些不能違反的禁忌:普通西餐的進萊次序,通常是面包、湯、各類菜式、布丁、咖啡或紅茶。

4、照正式規矩,入席的時候,客人應該由椅的左方就位,離席的時候亦應由椅的左方退出入座后,應該待主人先攤開餐巾以后,才可以把放在桌上的餐巾鋪置在自己的膝上。

5、收起的時候也是一樣,都要以主人為先,否則便失禮。

6、鋪餐巾,在正式場合是將餐巾疊作兩層,放置在大腿上,不能完全攤開,更不能塞入腰衣服里、但一般的常餐便不須這么拘謹了,想要全攤開的話也是無妨的。

7、有時中途因事要暫時離席,切勿將餐巾擱在桌上,因為這是意味你不再吃,侍者便不會再為你上萊了,所以,在離開時須將餐巾放在椅子上才對。

8、用餐完畢,餐巾大致疊好,也可以不疊好,放在餐桌上,而要亂扔。

9、如果發現水杯或萊肴中有臟物,不要大聲嚷嚷,引起同桌的人們注意,而應當悄悄告訴服務員,讓他拿走重拿一份來。

10、換菜盤和餐具也是這樣。

11、喝飲料時,先用餐巾擦一下嘴唇,然后再喝杯中的飲料,為的是避兔菜屑弄到臉上或丟進玻璃杯里。

12、如有紙餐巾最好不用餐巾擦嘴,不要把用過的盤子推到一旁,或者把盤子摞起來。

13、最好不要移動任何盤子的位置。

14、在桌布上落下面包屑,可以不必理會。

15、如果是不慎落下一點兒飯菜可以在服務員撤走盤子時,用餐巾小心地把它拾到盤子中。

16、 品味西餐文化,建議大家有時間到崇文門馬克西姆餐廳看一看,那里按照19世紀末特有的法國浪漫派風格布置的西餐廳,裝璜華麗典雅,樂池內小樂隊演奏著古典的名曲,服務員是身著燕尾服的小伙子。

17、這是馬可西姆餐廳的傳統,它讓顧客先飽眼福(餐廳布置),再飽耳福(柔和音樂),后飽口福(美味的法國大菜)。

18、研究西餐的學者們,經過長期的探討和歸納認為吃西餐最講究6個“M”。

19、    第一個是“Menu”(菜單) 當您走進西餐館,服務員先領您入座,待您坐穩,首先送上來的便是菜單。

20、菜單被視為餐館的門面,老板也一向重視,用最好的面料做菜單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軟羊皮打上各種美麗的花紋。

21、在這里用菜單稱之似有不妥,應稱之為“菜譜”。

22、 如何點好菜,我可有個絕招,我無論在國內外西餐館吃飯,往往點的菜又好吃,又便宜,常常受到同事們稱道,我的辦法是,打開菜譜,看哪道菜是以飯店名稱命名的,我往往取之,我深知,那位廚師也不會拿自己店名開玩笑的,所以他們下功夫做出的菜,肯定會好吃的,請大家一定要點。

23、 涉及到點菜,看菜譜不由得使我想起近20年前發生在馬克西姆餐廳的一件事,四位年輕的“萬元戶”農民走進這家豪華的餐廳。

24、他們有了錢,想品一品法國名菜。

25、餐廳經理和服務員欣喜異常,熱情招待他們入座,并禮貌地呈上菜譜,恭敬地請他們點菜。

26、誰料,其中一位把菜譜推到一邊,不屑一顧地說:“點什么菜?你們看著來,什么貴上什么,我們有的是錢!”四位農民花了近2000元,美美吃了頓法國名菜,但也不時出了“洋相”,刀叉不知如何使,餐巾最后當了手絹用……   后來法方總經理同我談起此事,很有感觸:“從這四位年輕人身上,看到中國農民確實富了,令人振奮。

27、但是中國朋友吃西餐不看菜單,使我們很難理解。

28、在法國,就是戴高樂、德斯坦總統吃西餐也得看菜單點菜的。

29、這里不涉及有錢沒錢的問題,因為看菜單、點菜已成了吃西餐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程序,是種生活方式。

30、” 第二個是“Music”(音樂) 豪華高級的西餐廳,要有樂隊,演奏一些柔和的樂曲,一般的小西餐廳也播放一些美妙的樂曲。

31、但,這里最講究的是樂聲的“可聞度”,即聲音要達到“似聽到又聽不到的程度”,就是說,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談話就聽不到,要想休息放松一下就聽得到,這個火候要掌握好。

32、第三個是“Mood”(氣氛) 西餐講究環境雅致,氣氛和諧。

33、一定要有音樂相伴,有潔白的桌布,有鮮花擺放,所有餐具一定潔凈。

34、如遇晚餐,要燈光暗淡,桌上要有紅色蠟燭,營造一種浪漫、迷人、淡雅的氣氛。

35、 第四個是“Meeting”(會面)   也就是說和誰一起吃西餐,這要有選擇的,一定要是親朋好友,趣味相投的人。

36、吃西餐主要為聯絡感情,很少在西餐桌上談生意。

37、所以西餐廳內,少有面紅耳赤的場面出現。

38、 第五個是“Manner”(禮俗) 也稱之為“吃相”和“吃態”,總之要遵循西方習俗,勿有唐突之舉,特別在手拿刀叉時,若手舞足蹈,就會“失態”。

39、使用刀叉,應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后用刀叉送入口內。

40、一般來講,歐洲人使用刀叉時不換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內。

41、美國人則是切好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中。

42、但無論何時,刀是絕不能送物入口的。

43、西餐宴會,主人都會安排男女相鄰而坐,講究“女士優先”的西方紳士,都會表現出對女士的殷勤。

44、 第六個是“Meal”(食品) 我的一位美國美食家朋友曾這樣說:“日本人用眼睛吃飯,料理的形式很美,吃我們的西餐,是用鼻子的,所以我們鼻子很大;只有你們偉大的中國人才懂得用舌頭吃飯。

45、”我們中餐以“味”為核心,西餐是以營養為核心,至于味道那是無法同中餐相提并論的。

46、吃西餐在很大程度上講是在吃情調:大理石的壁爐、熠熠閃光的水晶燈、銀色的燭臺、繽紛的美酒,再加上人們優雅迷人的舉止,這本身就是一幅動人的油畫。

47、為了在初嘗西餐時舉止更加嫻熟,費些力氣熟悉一下這些進餐禮儀,還是值得的。

48、     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于使用餐具為佳。

49、餐臺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

50、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51、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

52、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

53、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

54、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

55、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并攏放在盤中。

56、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

57、不用刀時,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

58、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59、     3、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更不可主動與人談話。

60、     4、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

61、不要咂嘴發出聲音。

62、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后再吃,不要用嘴吹。

63、喝湯時,用湯勺從里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凈即可。

64、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65、     5、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肴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

66、如盤內剩余少量菜肴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

67、吃面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面條卷起,然后送入口中。

68、     6、面包應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整塊面包咬。

69、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面包掰成小塊再抹。

70、     7、吃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為貴。

71、吃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

72、吃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后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后再吃下層,吃肉時,要切一塊吃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73、     8、不可在餐桌邊化妝,用餐巾擦鼻涕。

74、用餐時打嗝是最大的禁忌,萬一發生此種情況,應立即向周圍的人道歉。

75、取食時不要站立起來,坐著拿不到的食物應請別人傳遞。

76、     9、就餐時不可狼吞虎咽。

77、不愿吃的食物也應要一點放在盤中,以示禮貌。

78、主人勸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禮,相反主人也許會引以為榮。

79、     10、不可在進餐時中途退席。

80、如有事確需離開應向左右的客人小聲打招呼。

81、飲酒干杯時,即使不喝,也應該將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

82、當別人為你斟酒時,如不要,可簡單地說一聲“不,謝謝!”或以手稍蓋酒杯,表示謝絕。

83、     1在進餐尚未全部結束時,不可抽煙,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結束時方可。

84、如在左右有女客人,應有禮貌地詢問一聲“您不介意吧!”     12、進餐時應與左右客人交談,但應避免高聲談笑。

85、不要只同幾個熟人交談,左右客人如不認識,可選自我介紹。

86、別人講話不可搭嘴插話。

87、     13、喝咖啡時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

88、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

89、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4或6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90、     14、進餐時,不要解紐扣或當眾脫衣。

91、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客人可將外衣脫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將外衣或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餐臺上。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