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772年,乾隆皇帝下旨令,要求輯佚庫書、廣征遺書,開始編撰《四庫全書》?!端膸烊珪肥侵袊鴼v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卷帙十分浩大,一律正楷抄寫,分抄七部,分送全國七閣保藏。七部《四庫全書》,前四部分藏于北京紫禁城皇宮之文淵閣,圓明園之文源閣,熱河行宮之文津閣,奉天行宮之文溯閣。后三部分藏于揚州大觀堂之文匯閣,鎮江金山寺之文宗閣,杭州孤山圣因寺之文瀾閣。
1781年,即文溯閣所藏是乾隆四十七年抄成的正本,同年11月至翌年初,分四批由四庫總校官護送從北京運抵沈陽。八國聯軍侵華、沙俄侵占沈陽故宮后,文溯閣《四庫全書》遭到破壞,“間有缺冊”。
1914年,袁世凱炫耀文治武功,將沈陽故宮珍藏(包括《四庫全書》)運至北京。袁世凱倒臺后,《四庫全書》放置在北京古物陳列所。1924年,奉系有識之士趁勢提出送還《四庫全書》之議,遂于1925年8月璧還沈陽,繼續藏于文溯閣。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國土淪陷,文溯閣《四庫全書》與沈陽城一起落入日本人手中,后以偽滿洲國國立圖書館之名代為封存。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為了保護好《四庫全書》,該書被再一次運出沈陽,輾轉多地存放,1954年,《四庫全書》被運回沈陽故宮文溯閣。
1966年,出于戰備考慮,文化部決定《四庫全書》從沈陽故宮文溯閣撥交甘肅保存。同年,文溯閣《四庫全書》經過長途跋涉,秘密運至蘭州,藏在蘭州永登連城魯土司衙門大經堂。1971年,文溯閣《四庫全書》又從永登連城秘密遷移至榆中縣甘草店戰備書庫。
1999年,為了進一步優化文溯閣《四庫全書》收藏保護環境,甘肅省決定在蘭州九州臺修建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樓。
2005年7月,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樓在蘭州九州臺竣工并投入使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