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
【資料圖】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
“新IT”是實現智能化的核心承載
在后疫情時代,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智能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
如何以智能化促進高質量發展?什么是實現數字治理的高效路徑?如何把數實融合賦能出去?在2023年深藍媒體智庫年度峰會前夕,北京商報深藍智庫獨家對話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尋路中國數字化時代產業的未來。
北京商報:隨著ChatGPT的火爆,人工智能在促進未來經濟發展方面的效應正在顯現,您認為我國的智能化發展走過了哪些階段?這些發展階段都有哪些特點?
劉軍:智能化并非一蹴而就、憑空而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比發達國家相對較少的時間,投資和把握住每一次IT技術創新的機遇,走過信息化、數字化,才迎來智能化的開啟。
進入21世紀,伴隨“兩化融合”“互聯網+”建設,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不斷成熟,加之云管端架構、云端部署技術架構以及SaaS 的廣泛應用,“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實現了大數據分析、運營以及輔助決策。數據成為新生產要素和重要價值來源,基礎設施進一步云化,中國快速步入數字化時代。
今天及未來,則是數字化之后的第三個發展階段,即智能化時代。“端-邊-云-網-智”新一代IT技術架構興起,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落地場景日益豐富,業務與IT進一步融合,數據和技術價值將進一步釋放,驅動了國家、社會、行業和個人層面的智能化。
到目前為止,智能化正加速突破虛擬現實、云計算、機器深度學習、區塊鏈等一批核心智能技術,培育智能制造、無人駕駛、智能電網、智慧交通、遠程智慧醫療、可穿戴設備等一批新業態、新應用,進而形成全方位的創新驅動。
總之,智能化不僅僅是對生產效率的提升、生產力要素的重構,從未來角度看,它還將重塑世界關系和競爭格局,是中國不再走資源驅動老路、深化高質量發展,以及未來十年有望領先世界的戰略基點。
北京商報:我們知道過去十年間,聯想一直在做自身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如何實現智能化方面,聯想是如何理解的?在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中,企業應如何構建數字底座?
劉軍:從工廠的數字化,到營銷的數字化,再到管理的數字化,聯想用了五年時間走過了數字化階段。從 2017 年開始進入智能化階段,回顧過去的轉型經驗,對于如何實現智能化這一問題,我們認為,“新IT”是實現智能化的核心承載。
以云計算、5G、大數據、區塊鏈、元宇宙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構建了端-邊-云-網-智的全架構智能化技術、服務及解決方案,包括數字底座、智能中臺及行業智能化應用。
這些基礎設施構成企業的數字底座,并為行業和企業智能化轉型打好了基礎。
“端-邊-云-網-智”新IT完整架構的形成,可承載實體產業順利完成智能化轉型。廣泛而復雜的產業場景和需求痛點,不斷為智能化打開了一扇扇新窗,只有持續推動“新IT”從單點、單場景向全行業全場景突破躍進,拓展產業應用的邊界,才能真正讓智能化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