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5月26日訊(記者 陳美)“募資太難了。在某投資人大會上,知名天使投資人稱:一級市場太難了。這位投資人是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吳世春,他說:“以前是投資人,現在成了‘脫口秀演員’。”
今日,《科創板日報》記者聯系到梅花創投吳世春。他回復稱,“謝謝認可,歡迎轉發。”他同時表示,一級市場不僅是募資難,投資也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國內VC/PE行業新募集基金的數量和金額,分別為1601支、3532.12億元,同比下降7.6%、33.0%。投資端,市場節奏延續減緩,投資案例數共1722起,同比下降44.2%,投資金額為1300.30億元,早期投資下降超60%。
VC/PE募資這些變化
在這場投資人大會的“脫口秀”中,吳世春表示今年學會了很多東西。“以前募資喝紅酒、講英語,與美元LP打交道;現在募資喝白酒,講招商與返投,和人民幣基金擁抱?!?/strong>
“以前出差去北上廣深,現在要去三四級城市,甚至是縣城。”吳世春說,前段時間就去了一個縣城,看新材料項目。
在向對方介紹自己基金時,吳世春坦言,以前募資只需要跟社會化LP講基金業績有好多,讓對方對基金業績有信心;現在不僅要講業績,還要分析宏觀經濟勢,比如美國加息周期,俄烏局勢……總之,投資人變得“擁有一身才華”,上知天文地理,下知國際政經形勢。
在吳世春看來,LP的變化也很明顯。以前問得最多的是:基金在行業里排名第幾?IRR如何?現在LP們關心俄烏戰爭局勢,美國還會不會再加息。
不過,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吳世春表示,盡管遇到這么多難題,但要積極面對,發表樂觀看法。
**投資人現在必須懂技術*
除了募資難,投資也不容易。吳世春在“脫口秀”中表示,現在投資不僅要看項目,還要看年份。
“如果在2015年-2017年出手投的項目,考慮到過去三年的變化,大概率GP都要割肉,因為這三年是模式創新的尾部。彼時,如果能投到技術創新項目,放到現在可能要割肉,因為市場中買不到相應芯片來訓練和發展……”
吳世春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以前看創始人,只要有互聯網思維就行,但現在必須懂技術。“超導、合成生物、ChatGpt、靶向醫療……所以投資人每天要瘋狂學習新知識。只有這樣,在與創始人的溝通中才能豐富談資,就時事、熱點進行溝通。”
而做投資人,在投資領域的選擇上幾乎總在扎堆。“2021年扎堆投拉面和元宇宙,2022年扎堆投新能源,2023年扎堆看類ChatGpt”……他講了一個真實案例,最近他在某滑雪雪道上被人認了出來,原來是前同行:之前投拉面的基金解散了,投資人改行做了滑雪教練。
朋友圈一位轉發吳世春“脫口秀”的投資人也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正如吳世春所言,行業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是要堅持下去,還是徹底退出,都成了問題。如果團隊內部溝通成本高企,甚至高于市場平均水平,那還有沒必要要保留這個團隊?”
目前,獲得LP認可的多是硬科技GP。過去投文化娛樂、互聯網的GP,其底層資產已逐漸被市場遠離。募資難,投資也難以退出,基于此,不少中小股權投資基金的下一步,只要還想堅持,就必然面臨著提高效率募資、防止團隊流失、預測未來風口、實現新老傳承等問題。**
吳世春認為,目前階段正處于投資周期切換過程:從美元募資轉為人民幣募資,由美股上市轉向A股通道。后者時間較長,社會募資相比以前困難。“適應這一局面的核心,在于必須成為頭部基金,只有頭部基金才有機會完成基金的募投?!?/strong>
“現在投資機構也很卷。”吳世春坦言,“除要擁有底層核心資產外,還要有各種額外能力,比如建立品牌的能力。”雖然‘脫口秀’中有自嘲自黑的味道,但今年梅花創投也募到資了?!?/p>
吳世春表示,募資過程確實很殘酷,他眼看那些沒有核心資產的機構,很難募資。不過投資也不輕松,需要找到好項目,以及確定性高的項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