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A股投資者近期的感受,會有“跌麻了”的感慨,對于關注或持有新能源的投資者來說更加如此。相比與市場寬基指數,新能源跌幅更大,特別是在前期已經從高點跌了近一年后,短暫企穩再次進入下跌的趨勢。
如果從今年光伏的裝機量來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市場需求均有很大程度的超預期,但光伏產業指數(931151.CSI)卻一直在跌跌不休。光伏指數行情極限的跌幅空間還會有多大?又該如何看待后市的行情?
(相關資料圖)
從歷史上去看,光伏是一個典型的周期性的行業,而是還具有高度的“政策周期”性。在過去的十年間,A股光伏指數有四次大幅度的漲跌。
第一次為2013-2015年間,此時國內光伏行業受到美國及歐洲“雙反”,光伏行業發展受到重挫,市場由國際轉回國內,政府也適時推出鼓勵政策,推出戶用分布式光伏補貼,國內光伏裝機量開始大增。受到政府補貼帶來的刺激,加上創業板大牛市的開啟,光伏指數期間漲幅超過2.7倍,期間最大回撤僅不到18%。
第二次為2015至2018年底,從國外市場轉回國內市場的光伏企業,帶來了國內光伏裝機量井噴式的增長。到2017年底時,中國光伏發電全面領先全球,2017年當年光伏發電裝機量達1.3億千瓦,同比增長68.7%,連續3年位居全球首位;新增光伏發電裝機5306萬千瓦,增幅達53.6%,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一。國內的光伏企業也從高度依賴出口全面轉變為出口和內銷并行。技術層面,電池片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光伏電池片步入PERC技術時代,光電轉化效率進一步提升,并逐漸走向市場化。
光伏裝機量暴漲的另一面,政府補貼正在逐漸退出市場,因此裝機量的增長并未帶來資本市場中光伏的大牛市。到2018年5月3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即光伏行業的“531新政”,光伏上網電價將進一步下調,度電補貼進一步縮緊,光伏指數應聲大跌。
從2017年底到2018年底,光伏指數基本呈單邊下跌趨勢,區間最大跌幅近50%,接近腰斬。
第三次為2019年至2021年末,隨著“531新政”影響的降低,以及2018年底歐盟雙反政策的取消,光伏從底部強勢反轉,中國“碳3060”目標的確立,推動光伏迎來了一波轟轟烈烈的大牛市。雙碳目標帶來的了下游需求的再次井噴,并帶動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大漲,硅料從底部的8萬元/噸最高漲至近30萬元/噸。從2018年底至2021年底的三年多時間里,光伏指數成為A股當之無愧的長牛賽道,期間漲幅近四倍,最大回撤僅不到30%。
除了雙碳目標帶來的需求井噴外,光伏技術的成熟使得光伏發電替代其它發電方式成為可能,光伏發電于2022年正式進入“平價上網”時代,在光伏產業長期光明發展前景的預期下,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新增布局與跨界擴張。無論是硅料、硅料、組件等主材,還是膠膜、背板、光伏玻璃等輔材,新增產能均翻倍式增長,上游原材料端從供給不足逐漸走向全面的供給過剩。
不過行業的發展總是充滿了意外,光伏供給過剩的格局被俄烏沖突延遲了近一年的時間。受到俄烏沖突的影響,歐洲發生能源危機,能源價格的大漲側面凸顯了光伏發電的經濟性,歐洲戶用光伏市場大增,帶動光伏資本市場中的強勢反彈。隨著俄烏沖突對能源價格影響的降低,光伏需求也隨之退步。經過三年多的狂奔,光伏產業進入了一個全面的過剩時代。
從2022年至今,光伏指數已經從最高點回撤約48%,歷時約12個月。如果從以歷史最大跌幅的角度去對比,當前光伏指數跌幅已經堪比2018年“531新政”帶來的影響,跌幅與當時近50%的幅度相比相差無幾。目前滾動市盈率不到14X,同樣是歷史最低的位置。所以,毫無疑問,光伏指數是處于在上市來的最低位置。
客觀上看,光伏估值是處于歷史最低區間的。但是,低估值并不是光伏能上漲的理由,相反,本就處在最低估值位置的光伏指數,近期再次跌近10%。
導致近期光伏指數再次下跌的原因,既有大環境的外因,也有產業層面的內因。
外因方面,一是作為全球風險資產的定價之錨,十年期美債收益率近期不斷走高,全球權益類資產價格均下跌,近期表現為全球股市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二是國內經濟不及預期、政策不及預期,同樣導致股市全面下跌。這些因素是導致近期股市表現較差的重要原因。而對于光伏而言,作為一個成長屬性的賽道,投資風險偏好的降低和估值帶來的壓制,使得成長風格比價值風格表現更差,因此相比較去看,光伏等成長屬性的老賽道,跌幅更大,表現更差。
而內因方面,關鍵仍舊在于光伏產業當前的供求格局。
需求端來看,我國光伏裝機規模屢創新高。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1-7月,光伏發電新增裝機9716萬千瓦,同比增長158%,約占全部新增電源裝機的56.44%,其中 7 月新增18.7GW,同增 174%,環增 9%。當前,光伏累計發電裝機僅次于火電,成為我國第二大電源。光伏快速發展帶動投資效果明顯,1-7月份,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4013億元,同比增長54.4%。其中,太陽能發電1612億元,同比增長108.7%。僅從國內需求看,從1-7月,國內裝機量持續性的超預期增長。
但外需較差,雖然1-7 月電池和組件累計出口 136.0GW,同比增長了20.8%。但7月單月,電池組件合計出口 16.72GW,同比降低了4.5%、環比則降低13.3%。
綜合國內外的需求來看,在國外高電價的對比下,海外的戶用光伏需求仍然極具經濟性,進而推動需求的增長。所以,當前來看,需求增速并未顯著下降,甚至有所提升。
供給的過剩仍是當前光伏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但不利因素正在緩解。從最上游的硅料價格走勢看,硅料價格于2022年11月觸頂后,不斷下行至2023年7月底最低的7萬元/噸,近期隨著硅料價格跌至產業鏈合理水平附近,開始逐漸有所反彈。
以最新的數據來看,根據8月23日硅業分會公布的硅料最新價格,N型料成交價8.40萬-9.30萬元/噸,平均為8.91萬元/噸,均價周環比上漲5.32%。單晶復投料成交價7.20萬-8.00萬元/噸,平均為7.72萬元/噸,均價周環比上漲3.21%。單晶致密料成交價7.00萬-7.80萬元/噸,平均為7.51萬元/噸,均價周環比上漲3.30%。單晶菜花料成交價6.70萬-7.50萬元/噸,平均為7.21萬元/噸,均價周環比上漲4.19%。
在價格走勢上,多晶硅料價格已經連續6周上漲,持續維持了上漲態勢。雖然硅料價格的上漲一定程度反應了下游仍舊高漲的需求,但上游原材料仍舊處于價格的低位。更重要的是光伏產業當前存在的隱患——價格戰。在經過兩年的全產業產能擴張后,當前光伏產業的產能遠遠高于實際需求,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下跌就是目前價格戰的產物,但從價格戰的結果看,當前尚未有價格戰帶來的產能出清,因此價格戰維持時長、競爭烈度仍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也因此會帶來市場對于龍頭企業盈利能力預期的不確定。
不過,從產業端實際的開工和排產來看,市場可能過于高估供給過剩的影響。以上游硅料價格的反饋,近期硅料價格明確觸底后,N型硅料價格率先反彈,其原因就是在于下游快速增長的 N 型電池產能釋放所驅動的上漲和分化。
綜合來看,2023 年以來,盡管在需求端光伏行業的裝機、招標、出口等數據持續超預期,但因市場對供給過剩帶來的價格戰擔憂始終未減,對價格戰導致企業盈利失速的擔憂一直存在,因此即便光伏裝機一次次超預期,相關企業盈利一次次超預期,都未反映在股價上。
但隨著硅料價格逐漸觸底,行業正式確認進入絕對過剩狀態,市場擔心的惡性價格競爭,和因此而導致的盈利能力降低并未發生。隨著風險偏好的修復,或將迎來對于這些極度悲觀行業預期的修復。在當前估值底、市場情緒底、預期底的三重底部下,對于光伏而言,可以更加樂觀的看待后市的行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