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是企業直接融資的主要方式,今年以來,IPO市場保持活躍,有效地緩解了企業面臨的融資壓力。根據同花順iFind顯示,以首發上市日統計,截至5月11日,今年滬深兩市共有81家企業IPO(含科創板),募集資金1012.16億元。
中郵證券首席研究官、董事總經理尚震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IPO常態化對實體經濟是潛在利好,直接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輸血利于經濟轉型發展的潛力企業,利于優化資源配置。
根據同花順iFinD顯示,從今年IPO企業的行業來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專業設備制造業等行業發行規模較大。“從中可以看出監管層對技術進步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視。面對全球新局勢,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顯得更加重要,而IPO傾向科技含量高的企業,無疑會成為趨勢。”尚震宇說。
與此同時,從證監會發審委審核結果來看,IPO過會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截至5月11日,年內已有55家企業IPO過會(不含科創板),1家被否,2家暫緩表決,1家取消審核,過會率達93.22%。而去年同期為34家企業申請IPO,30家過會,過會率為88.24%。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內IPO過會率保持較高水平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一季度放行的首發企業90%排隊時長都在一年以上,經過了多輪問詢、抽檢。通過前期的嚴格監管,多輪財務大核查,對問題申報公司及時出清,大幅降低了后期的審核成本,使得后期IPO審核率顯著提升。另一方面監管層對符合條件的IPO和再融資申請的審核效率也提升了。在防控疫情和推進復產復工過程中,適當加大支持企業融資力度,持續明確市場預期,同時維護市場穩定,也是監管層向市場釋放的積極信號。
值得關注的是,4月份,證監會通報了對84家首發企業開展現場檢查工作的情況,有30家已撤回IPO申請終止審查。
對此,李湛認為,現場檢查不是立案調查,也不是行政處罰,而是對書面審核的一個強化,是讓企業加強自主檢查的一個方式,現場檢查能夠提升IPO企業申報質量,傳導監管壓力,有效防范和打擊財務造假。
談及IPO發行的趨勢,李湛認為,隨著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啟動,A股也將“大踏步擁抱注冊制”。近期,監管層愈發加強對企業數據真實性的重視,國務院金融委會議多次強調嚴打財務造假。隨著新證券法生效實施,違法成本提高,以及監管層對于財務造假的重視度提升,今年企業申報時將加強自主檢查,能夠上報的大部分企業將更加優質。
尚震宇認為,在當前背景下,實體經濟壓力較大,金融系統間接融資風險較高,通過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方式,維持IPO常態化是必然選擇,但不能只側重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發揮,監管更應當強調資本市場的財富功能,實現融資企業和投資者的共贏,從而將資本市場做優做強做大。(作者:孟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