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京市之后,上海市、重慶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區、杭州市、蘇州市等6市(區)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
繼去年12月,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率先在北京市啟動之后,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布消息,支持在上海市、重慶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區、杭州市、蘇州市等6市(區)擴大試點,引導持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申請創新測試。業內人士表示,這將進一步加速金融科技“監管沙箱”工作的推進,為金融科技創新劃出了安全區域,有利于推動創新與監管的良性互動。
推動金融科技創新與監管良性互動
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如何既支持真正的金融創新,又能防控風險,各國越來越重視對金融科技的監管。英國于2015年率先提出“監管沙箱”(Regulatory Sandbox)概念。
“監管沙箱”,是指在一個安全空間內,讓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和營銷方式在真實的市場環境中得到驗證,監管者得以在保護消費者和投資者權益、嚴防風險外溢的前提下,通過主動合理地放寬監管規定,減少金融科技創新的規則障礙,實現金融科技創新與有效管控風險平衡。
2019年,央行率先在北京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探索設計包容審慎、富有彈性的創新試錯容錯機制,劃定剛性底線、設置柔性邊界、預留充足發展空間,努力打造符合中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這被業內稱為中國版“監管沙箱”。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表示,金融發展離不開創新,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是為金融科技創新劃出了一個安全區,有利于推動創新與監管的良性互動。
但與其他國家的“監管沙箱”不同的是,目前,我國“監管沙箱”納入的是持牌機構。北京入箱的首批6個項目都以持牌金融機構為主。
對此,陳文表示,按照央行對金融科技的界定,金融科技是要科技賦能金融。對于金融科技來說是要“正本清源”,以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很多都是沒有持牌的企業,也造成了一定的風險。按照監管要求,金融業務還是要金融持牌機構來做,科技企業是起到“賦能”作用,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將相關項目納入監管試點當中。
陳文表示,目前來看,金融科技監管試點一方面是推動金融機構自主進行監管科技試點,強化金融機構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一方面是通過“監管沙箱”試點,探索科技類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合作模式。在試點過程中,引導科技型企業為金融機構賦能,同時探索對賦能金融機構的科技企業進行有效監管。
紓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央行表示,此次試點將引導持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申請創新測試,在依法合規、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賦能金融“惠民利企”,紓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等痛點難點,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著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
“從這一要求可看出此次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落腳點是在小微金融。”陳文表示,這一要求體現了國家監管部門是在有意識地鼓勵通過科技創新,來紓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升金融便民服務水平。
“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風控能力和服務效率等問題。”譽存科技創始人、CEO劉德彬表示,在我國,中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有數據顯示,中小微的信貸滲透率僅有25%。銀行的低息資金是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最優資源,但由于很多中小微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多少存在治理結構不完善、財務制度不健全、經營管理靈活等問題,導致金融機構無法使用舊有的信貸評估體系,準確識別企業的生產經營及財務狀況,這也是中小微金融難以普惠的重要原因。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智能化技術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逐步應用,拓寬了傳統金融機構傳遞信息的渠道,也豐富了其辦理業務的手段,通過降低運營成本的方式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
據了解,去年,譽存科技普惠金融平臺累計幫助上萬家中小微企業獲得了上百億元人民幣的銀行融資。
不過,劉德彬也坦言,雖然現階段我國在科技賦能中小微金融發展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但隨著應用的逐步深入,對照前幾年個人貸款及消費金融領域出現的數據隱私泄露等諸多問題,需要去構建一套接軌國際但同時也符合中國市場發展的監管體系,也需要用科技的手段來創新監管。
新冠肺炎疫情助推試點范圍擴大
此次央行將金融科技的監管試點擴容至上海、深圳、重慶等6個城市,此次擴大試點范圍,首選上海、深圳等6地主要有何考慮?
陳文表示,兩批試點啟動時間間隔雖然不到半年,但都在預期以內。北京啟動試點前期實際醞釀已久,還專門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院。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促進了“非接觸式”金融服務的發展,反而為試點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于選擇的城市也在意料之中,深圳、雄安和蘇州均為數字貨幣試點地區,上海、杭州、重慶是金融科技應用試點省市,既有大量金融科技公司,也有廣泛普惠金融應用場景,本身就有一定的基礎。
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表示,去年10月獲批金融科技應用試點以來,重慶市27項金融科技應用試點項目穩步推進,其中18項試點項目已上線運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便民惠民、服務中小微企業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例如,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上線“線上線下數字普惠金融賦能項目”,截至3月底,通過售電數據已對接企業200余家,并為60余家企業新增授信逾50億元。
就在4月7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金融科技應用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重慶市金融領域廣泛應用,圍繞打造金融科技產業聚集區等方面,規劃了重慶市推進金融科技應用與發展的藍圖,其中明確提出要探索“監管沙箱”試驗。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試點擴容將進一步加速金融科技“監管沙箱”工作的推進,可以預見的是,金融科技“監管沙箱”試點范圍還將會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