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迎來了每天的第一縷陽光,濕地公園里的鳥兒扇動著翅膀掠過水面,水面波光粼粼,在湛藍湛藍的天空下顯得分外好看……人們在這滿目蔥蘢、花香四溢的初夏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蘭州新區,這座日新月異的生態新城人才聚集、產業興旺的背后,是自然環境的大幅改善。
通過在甘肅省內率先創新的黃土丘壑生態脆弱區生態修復模式,昔日荒坡土丘、草木難尋的黃土高原生態脆弱區,變成了多湖水城、生態綠城。蘭州新區,通過生態修復與經濟發展互促共贏,全力構建出山、水、林、田、湖、草共生,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產業化體系。
科學修復——
不只是挖坑種樹
曾幾何時,隨著騰格里沙漠的南侵和浮塵沙土的沉降,這里成了雨量稀少、氣候干旱的荒丘禿嶺。
為了再現昔日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里,人們進行了艱辛的探索……他們意識到:只有重塑黃河流域的綠色,才有希望和出路。然而,由于地質地貌限制,無淺層地下水,地表土壤干燥,采取不修復地貌而直接種樹的單一治理行為,草木難以成活;雨季到來時,水土流失嚴重,人們飽受困擾。
蘭州新區設立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來,當地以建設“黃河上游生態修復與未利用土地綜合開發示范區”為目標開展生態綜合修復治理工作,黃土丘壑生態脆弱區生態修復模式在新區初步成形。
“在蘭州新區做生態修復,推進國土綠化行動,不是簡簡單單地挖坑種樹,我們先是對生態功能脆弱的黃土丘壑進行科學合理的修復,解決原本不能蓄水保墑的問題,讓雨水滲入土壤,減災趨利,創新林田湖草發展模式,目前看來,效果顯著。”說起蘭州新區生態修復的新模式,新區農林水務局局長張愛明介紹說:“我們既避免了水土流失,又增加了綠地農田面積,提升了生態環境質量,還創造出了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生態治理——
讓新區披上綠裝
讓貧瘠的黃土地披上綠裝,讓脆弱的生態環境得以修復,絕非一件易事。
張愛明介紹:在新區,人們將土地綜合治理作為第一目標,將旱作梯田、水利設施的配套與土壤的改良相結合,修護地力。引進經濟林樹種和草種,降低了植樹造林的成本,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以國有企業主導,企業運作,政府適當補助,近3年成林6萬多畝。在城市內部采取了復綠措施,通過綜合種植花草樹木,治理效果比單獨種樹好,成本下降,城市內部綠地率穩步提高。
如今,新區四周,低丘緩坡未利用地得以平整,綠色隨處可見。新區8年完成人工造林19萬畝,一道道綠色的生態屏障蔚然成蔭。
如今,蘭州新區的西部溝壑區域,水阜河治理工程正在進行中,修整一新的河道兩側進行了大量的景觀提升改造,昔日泥沙、垃圾泛濫的場景已不復存在。按照“上蓄、中滯、下排”的雨洪水治理思路建成的一批雨水有效收集利用、洪水有序排放的水利工程,與濕地、湖體東西相連、南北貫通,形成了城市的綠肺?,F在水土流失情況得到了有效治理,區域小氣候也得到明顯改善。
初夏時節,家住彩虹城社區的王福貴最近總會約上幾個老伙伴,一起去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喊兩嗓子秦腔,或是去小公園里拉家常;65歲的他還經常把家門口的風景拍上幾張照片,發給遠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們。
“早年間這里環境不好,一到春天風沙肆虐,鹽堿地里很難長出好莊稼,很多人只好外出謀生。如今不一樣嘍,環境越來越好了,高樓、綠地和花園、廠房越來越多了。”王福貴感嘆。
未來可期——
走向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蘭州新區已開工建設石門溝經濟林生態修復示范區、段家川生態修復示范區、現代農業公園等9個項目,規劃景中高速綠軸生態修復示范項目、新區南部6.3萬畝生態修復示范項目等12個項目。滿目的蔥蘢和持續向好的生態環境就是蘭州新區成功打造生態修復新模式的最有力的證明和最喜人的成果。
在新區規劃者的眼中,生態治理的成功,為這個地方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基礎。
“新區目前的生態修復成效顯著,在此基礎上,我們正在嘗試建設黃河上游生態修復和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區,打造隴中河套平原,建成黃河上游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蘭州市委常委、新區黨工委書記楊建忠表示,期待未來能夠啟動“蘭州—蘭州新區—白銀”黃河段水土保持及生態修復工程。這將不僅有利于優化黃河甘肅段拓展區域國土空間布局,實現高標準農田增量提質,為現代產業發展、生態景觀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創造廣闊空間,成為蘭西城市群第三極、甘肅未來發展主拓展地、蘭州發展主戰場,而且可以探索出黃河甘肅段生態修復治理新路徑,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據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測算,“蘭州—蘭州新區—白銀”黃河段水土保持及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未來可減少風蝕土地量260萬噸,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增幅30%以上。生態治理后區域空氣濕度增大、降雨量增多,氣候將明顯好轉。可有效改善黃河上游蘭州段的生態環境,使母親河更好地哺育流域的人民,造福整個黃河流域。同時,“蘭州—蘭州新區—白銀”黃河段水土保持及生態修復工程可整治出7000平方公里的高標準生態、農業、建設用地,可新增千萬人口、萬億級GDP的承載能力,為甘肅的大發展、蘭西城市群建設賦能。(本報記者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