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國內 > 正文

課從“云”中來 互聯網正給西藏教學帶來變化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2020-06-09 13:55:57

“線上授課,能行嗎?”

幾個月前,看著屏幕里上海援藏教師姚雪青的直播課,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二中物理教師索朗拉姆的心里滿是疑問。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把從教13年、37歲的索朗拉姆“推”到了攝像頭前。不過,一堂課聽下來,她的顧慮慢慢打消了。“實驗巧妙,師生互動非常好。”索朗拉姆邊聽課邊贊嘆,也暗暗構思自己如何講課。

她沒想到,學生們很快適應了互聯網教學。“有些學生使用軟件比我還熟練。”她說:“通過網絡,孩子們的眼界放寬,能力增強,將走上更寬廣的人生路。”

一堂直播課

2003年,打小在西藏長大的索朗拉姆第一次走出雪域高原,到河南新鄉讀大學,學的是計算專業。在學校旁邊的網吧里,她第一次“觸網”,注冊通信軟件、登錄網頁……互聯網的一切如此新鮮,也讓當時性格內向的她有了更多交流的沖動。

對索朗拉姆的學生而言,情況已截然不同——定日縣遠在珠峰腳下,但這并沒有阻礙信息流動。學生們對于網絡了解得相當清楚,很多熱點甚至比索朗拉姆更早掌握。

在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從教的姚雪青,曾與索朗拉姆視頻連線教學,他也注意到了網絡給孩子帶來的變化。去年11月,姚雪青給日喀則各縣中學上了一堂物理直播公開課,主題是壓強。授課之前,他已經把資料視頻鏈接發給學生預習。“氣球上壓著板子,依然完好如初,如果換成針那一碰就破,這就是接觸面積導致的壓強不同。”姚雪青在視頻里講解,學生課前已經看過資料,接受起來很快。

課后,有學生主動找他,“姚老師,我還看到別的視頻,有羊皮筏、網購用的泡沫紙……都是利用了壓強的原理。”孩子驕傲地跟老師分享通過網絡獲取的知識。

姚雪青很欣慰:“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教會孩子如何學習。這種改變將會使他們有能力去從事更復雜、更多樣的工作,對孩子產生長遠的影響。”

一個線上平臺

網絡資源的接入,構筑了西藏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據西藏自治區教育廳統計,截至2019年底,西藏共有826所中小學接入網絡,覆蓋率為86.3%,其中出口寬帶100M及以上的中小學比例為28.98%。

人們對網絡教育的期待不止于互聯互通,更進一步希望促進教育公平。在這種理念驅動下,由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建設的“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臺”應運而生,如今注冊用戶近60萬、總資源數超過12萬。

“珠峰旗云平臺成為西藏最重要的線上教育平臺。”西藏自治區教育廳電教館館長朱生高介紹,“最多時有7萬人在線,1.3萬人同時上線,超過5萬名教師在接受培訓。”

平臺集成了各類課程資料、教學視頻以及別具特色的藏語教學輔導材料,師生可以免費使用,學習西藏乃至全國一流教師的課程與教研資料。“偏遠地區的師生獲取教育資源的成本大大降低。”朱生高說。平臺上除了有課本掃描版本,還配有相應視頻、語音資料。朱生高點開一個視頻鏈接,“比如‘傅科擺’這種大型實驗,以往教師要么口頭講解,要么自己找網絡資料,現在可以直接在平臺上看。”

珠峰旗云平臺還是遠程授課的直播平臺。“平臺專門為遠程課堂設計,比現在市場上一些軟件更加適合授課。”朱生高說,去年,拉薩拉魯小學教師郝家瓊為山南市浪卡子縣和那曲市申扎縣的學生帶來了一堂遠程連線課,老師可以遠程提問,幻燈片和講課畫面切換流暢。

“很多偏遠地區缺教師、缺資源,互聯網教育既能減輕老師的教學壓力,也能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效率。”朱生高認為:“不能提升教學質量的互聯網教育沒有意義,如果沒有優質的教育,貧困可能會代際傳遞。”

一座信息橋

“根據經驗,遠程同步課堂教育有限度,1位老師如果教3個以上的班級,很大概率會‘帶不過來’。”朱生高說:“線上教育不是萬靈藥,更需要線下課堂配合。”

“一個人影響一個人的過程無法被替代。”山東青島實驗高級中學校長孫睿認為,“目前,遠程課堂的應用場景以文體課程和語言類課程為主,主要是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孫睿介紹,去年10月,青島實驗高級中學和日喀則市桑珠孜區一中上演了一節異常生動的“同步課堂”,山東學生表演當地特色節目,西藏學生則表演鍋莊等傳統舞蹈。

姚雪青等一線教師也在嘗試利用互聯網提高教學水平。在日喀則,上海援助的5縣區同步進行公開課,并在課后以視頻形式進行教研。“西藏山高路遠,平時老師交流學習機會有限、成本高,通過網絡,我們有了更多進修機會。”參與遠程授課的一名本地教師說。

多年來,西藏推行教育扶貧成效顯著。截至去年11月底,西藏已經基本消除適齡兒童失學輟學,2016年以來共投入財政教育經費672.2億元。截至今年1月,西藏已有38.9%的學校實現智慧教育覆蓋,計劃今年實現“互聯網+教育”中小學校全覆蓋。

這一切,都將深刻影響孩子們的成長軌跡。“很多人沒有機會走出大山,他們的體驗限制了對世界的想象。網絡把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拉近、放大到孩子們眼前。”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曹東勃說。他發現,很多山區的孩子在中小學階段從未離開過居住的村莊和鄉鎮,這極大地影響他們的職業發展規劃——報考學?;蛲獬鰟展?,都偏好離家更近的選擇,“網絡讓孩子們有勇氣走出大山,有能力擁抱未來,進而有了‘斷’窮根的可能。”

貧困偏遠地區的互聯網教學資源被激活,教師和學生習慣悄然改變。如今,越來越多的索朗拉姆們在使用網絡教學,還有越來越多的姚雪青們在策劃互聯網備課和教研。

廣袤的青藏高原之上,橫架起一座互聯網之橋。信息汩汩流動,跨越山川,帶來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