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國內 > 正文

實施一體化發展戰略 長三角經濟回升展現強大韌性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2020-08-03 11:28:18

7月初,隨著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投入使用,長三角一體化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又取得了新進展。位于大橋南岸的張家港、常熟、太倉等城市一步邁入“高鐵時代”;位于大橋北岸的南通也融進了上海1小時高鐵朋友圈。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的建成,結束了長江江蘇段只能從南京長江大橋鐵路過江的歷史,打通了上海通往蘇中、蘇北以及淮海經濟區和山東半島的快速通道,對進一步提高鐵路過江通道運輸能力,完善長三角地區鐵路網布局和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他認為,在區域經濟新增長點培育層面,大橋的通車促進了要素資源快速流動,對加速長江沿線各類要素集聚、優化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強鏈補鏈”和產業結構重塑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是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2019年5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的實施,激發了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今年以來,長三角三省一市著眼于一盤棋整體謀劃,進一步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展所長,構建區域聯動協作、城鄉融合發展、優勢充分發揮的協調發展新格局。

互聯互通的硬件提升,只是長三角一體化加速的一個方面。根據《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給出的任務書、時間表,長三角三省一市目前已在交通能源、科創等12個領域展開合作,并聚焦交通互聯互通、環境整治等7個重點領域,形成了一批項目化、可實施的制度政策,為建立規則統一的制度體系打下了基礎。

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區總規編制工作自去年7月份啟動,由滬蘇浙共同編制完成,是我國首個省級行政主體共同編制的跨省域國土空間規劃。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還聯合制定了《關于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2條政策措施與總體規劃、產業項目準入標準等共同構筑起支撐一體化示范區發展的政策框架體系,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承載著特有的使命,要求在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前提下,探索區域協同發展“中國方案”。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上海市青浦區被放進了長三角一體化的全新坐標系。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主任、上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表示:“在全國范圍這是第一次,我們希望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區域發展一體化最大難點在于如何打破“行政區經濟”束縛,打通要素流動“看不見的壁壘”。今年以來,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不利影響,但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發揮區域合作機制優勢,迅速筑起聯防聯控共同防線,搭起復工復產協同平臺,“一體化”拉動投資、“一體化”整合市場、“一體化”對接資源,促進區域經濟恢復。

在浙江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座20多層的人才大廈正拔地而起,這里將面向長三角地區聚集人才、孵化項目,并提供安居基本公共服務。在上海浦東,自去年11月份揭牌后,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已建立了覆蓋長三角地區3200余家企業的儲備庫,成為助推企業到科創板上市融資的服務平臺,為科創板提供了

“源頭活水”。截至目前,基地已與南京、杭州、合肥等28座長三角城市結為聯盟,吸納百余家頭部機構成為聯盟成員。人才、資金、技術加速自由流動,推動長三角要素市場一體化提速。

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長三角地區經濟增長體現出了強大韌性。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長三角三省一市經濟均實現回升,且回升幅度不小。上海經濟逐步回暖的勢頭也已經顯現,前6個月,該市實到外資在去年同期增長13.9%的基礎上又增長了5.4%。

成長春認為,長三角地區要抓住新基建、新產業、新業態等機遇,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新模式、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推動科技新突破、開拓新空間、培育新動能。要不斷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支撐經濟快速復蘇中的引領作用,建設一批支柱性、主導型新基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基地和園區,研究編制《數字長三角建設方案》,加快構建長三角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同時,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共同培育市場,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增強發展主動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