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年初國內合資壽險公司外資比例限制正式取消,友邦保險率先宣布將設立獨資壽險公司之后,近日,又有外資機構擬全資控股旗下國內壽險公司,實現“獨資化”。5月4日,匯豐控股旗下子公司宣布已與合作方達成協議,擬收購合資壽險公司匯豐人壽50%的股權,實現全資控股。事實上,隨著國內金融對外開放政策的相繼推出,外資機構入華提速,德國安聯保險、英國標準人壽安本集團、美國安達保險、法國安盛保險等紛紛加碼在華布局。未來“洋鯰魚”加速入場將掀起怎樣的波瀾,外資險企市場份額低“魔咒”會否打破也成了外界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
匯豐人壽變身獨資公司
友邦保險之后,又一外資機構擬加碼國內保險業務。5月4日,匯豐保險(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豐亞洲”)宣布,已與其在華壽險合作方國民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民信托”)達成協議,將收購國民信托所持有的匯豐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豐人壽”)50%股權。此次交易以股權轉讓的形式進行,交易完成后,匯豐人壽將成為匯豐亞洲在內地的全資控股子公司。
匯豐人壽由匯豐亞洲及國民信托于2009年合資組建,股東雙方各持50%股權,截至目前,注冊資本為10.25億元。公司總部設于上海,同時在內地9個主要城市開展業務,業務范圍包括年金險、終身壽險、重疾險、投連產品等。
緣何中資股東方選擇在此時轉讓股權以及交易過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難點?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國民信托。不過,截至發稿并未收到相關回復。
對此,匯豐人壽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此次交易尚待相關監管機構核準,在獲得監管機構核準之前,不便評論具體發展計劃。而對于股權獲批后匯豐人壽的新布局,上述負責人表示,總體上而言,全資控股可以為匯豐人壽帶來更靈活的發展空間。公司可以依托集團強大的財富管理能力,從規模、產品和服務等多方面進一步加快在中國的業務發展。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匯豐人壽實現營業收入22.27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48.27%。其中,保險業務收入18.24億元,同比增長28%。凈利潤方面,2019年匯豐人壽盈利1470.19萬元,而就在2018年,該公司還虧損2.06億元。另外,2019年該公司投資收益達3.69億元,同比增長130.63%。
不過,根據最新披露的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匯豐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05%,較2019年末的226%,下降了21個百分點。保險業務收入4.93億元,環比增長132.55%,但同期凈利潤虧損卻達到8041.78萬元。
外資入華頻頻“落子”
匯豐控股欲對匯豐人壽實現全資控股僅是外資加速入華的一個縮影。2019年1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明確取消合資壽險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時點的通知》,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合資保險公司的外資比例限制,合資壽險公司的外資比例可達100%后,便有機構躍躍欲試。
今年1月9日,友邦保險針對此前擬設立的全資控股壽險子公司的計劃進行了籌建方案的披露。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改建為友邦全資持股的人壽保險子公司,名稱擬定為“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邦人壽”),友邦保險在中國內地的現有其他分支機構改建為壽險子公司下屬分支機構。改建后,友邦人壽將統一負責管理及經營在中國內地的壽險業務。1月16日,全球最大保險和資管集團之一的德國安聯保險集團旗下的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為中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
外資機構在華“落子”的背后,除了政策東風頻吹外,還離不開對國內保險市場的長期看好。“外資機構看好中國保險市場在風險管理、財富管理等方面巨大的成長性。”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坦言,保險業是對外開放的排頭兵,行業監管者、消費者和其他市場參與者,對外資公司持有更為平等和開明的態度,也使得外資進入的積極性更高。因此,當前一段時期,即使保險業外資的母公司常常處于盈利和現金流的不利狀況,也會積極進入中國市場。
瑞士再保險研究院此前報告預計,中國引領的亞洲新興市場將成為全球保險業增長主要推動力。預計2020年,中國非壽險保費將增長9%,壽險保費將增長11%。未來十年,中國保費收入將占亞洲保費總額的60%。
破解低份額“魔咒”
在業內人士看來,外資機構入華加速度的進程中,國內保險公司的整體質量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隨著外資保險公司對中國保險市場滲透度的提升,審慎經營理念的影響將逐步擴大,在長期保障業務發展方面的經驗將會外溢,從而會促進中國保險市場的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如是表示。
北京某險企相關負責人也指出,外資機構加碼布局國內保險市場,一定程度上會加劇國內保險業的競爭格局,有利于加速中資保險公司的改革,并提高代理人隊伍的質量。另一方面,從保險產品來看,為與外資機構相對成熟和豐富的產品線競爭,國內險企也有望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過程,消費者將會獲得更加優質的服務,同時也會有更加多元化的保險產品進行選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國內外資保險公司的生存現狀并不樂觀,市場份額占比較低的“魔咒”也持續存在。而在當前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的影響下,更是出現了份額占比下降的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近日獲得的一份同業交流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資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約1.57萬億元,市場份額占比93.77%。相較之下,外資保險公司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則約為0.1萬億元,市場份額占比6.23%,較2019年同比下降0.57個百分點。
王向楠表示,目前外資險企在產險市場的占比一直較低,在人身險市場的占比已有提高的趨勢。而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為外資公司的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較少,銷售渠道較單一以及產業鏈不健全,一些政策性的業務難以進入,同時,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影響力還待逐步形成。
但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未來隨著更多外資機構發力國內保險業務,這一現狀也有望得到緩解。王向楠強調,中國是全球化的支持者和踐行者,外資在保險業面臨的顯性壁壘幾乎消除,面臨的隱性壁壘也大為減弱,因此,從外(合)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以及外資股份所對應的市場份額這兩個指標看,很可能均會提高。
朱俊生也表示,隨著外資持股人身保險公司比例放開,外資進入壽險業的組織形式將更加靈活,大大增強了外資壽險公司經營的靈活性與自由度,這將有助于提高其拓展中國保險市場的積極性。由于外資壽險公司目前主要借助于代理人拓展業務,需要較長的培育過程,在短期內其市場份額提升相對有限。但隨著代理人隊伍的壯大,以及期繳保費的發展后勁逐步顯現,其市場份額將逐步增加。(作者:孟凡霞 劉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