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滴滴出行宣布旗下自動駕駛公司完成首輪超5億美元融資,該輪投資由軟銀愿景基金2期領投。獲得資金支持后,滴滴將加大自動駕駛、車路協同及相關AI技術投入,探索區域落地,助力當地“新基建”發展。
資料顯示,工信部于今年3月9日發布了《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并擬定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意味著中國將正式擁有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分級標準。
新的分級標準將給行業帶來利好。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到2021年,預計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達70.3億美元,到2035年,預計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2100萬輛。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有數百家產品標簽為“自動駕駛、智能駕駛、無人駕駛”,且狀態為在業、存續的企業(以下簡稱為“自動駕駛相關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和上海,三個地區的企業總數占全國相關企業總數的62.6%。
與此同時,我國自動駕駛相關企業的創新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天眼查專業版專利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共有超過1.2萬件與“自動駕駛”或“無人駕駛”相關的專利,其中于2019年新申請的專利超過3000余件。
如今在“新基建”的浪潮中,部分企業將自動駕駛技術與5G概念相結合,例如,三一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的其中一項發明為“基于5G網絡通訊的無人駕駛壓路機群避障方法和系統”,目前正在審查階段。
當然,這一市場也備受投資者關注。據天眼查數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截至目前,我國有融資信息的自動駕駛相關企業為30家,融資金額高達數百億元。
隨著政策的逐步完善及行業規模的擴大,自動駕駛勢必會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本報記者 許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