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就能尋醫問藥、隨時隨地檢測身體指標、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智慧醫療”正在走進普通百姓生活,全生命周期的個體化健康管理也逐漸成為現實。
教育部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山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孫偉說,“我們現在處在一個數據時代,數據信息規范、數據存儲安全、數據主權歸屬以及數據價值創造是這個時代必然面對的問題。”
孫偉于2013年提出“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云數據空間”概念,并于2019年正式試點應用于廣東中山醫院體系。目前已取得包括面向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的分布式多元標簽數據存儲的底層技術框架等在內的一系列創新成果。
項目從居民個體角度出發,通過完整采集,建立起居民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數據,旨在打造一個真正意義上居民能夠自主管理自身全生命周期完整健康信息的智慧平臺。在實際應用中,展現出使用成本低、實施工期短、操作便捷、運行穩定、應用面廣,可擴展性強、分布式存儲更加安全等優勢。
依托這一“數據空間”,居民將擁有自己的健康數據庫。據介紹,數據空間以居民個體為對象,將其全生命周期內所產生的關聯數據進行標準化的數據定義,實現了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與電子病歷數據庫互聯對接,全方位記錄、管理居民健康信息。居民可通過服務對數據空間進行業務管理,例如數據分類、查詢、更新、索引、授權等,便捷查閱本人在不同醫療機構的就診信息。通過運用數據分布式管理技術,更可以有效解決醫療系統中的數據安全共享、權屬清晰等痛點。
在這一概念框架下,正融智能物聯網有限公司與廣東粵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5日簽署合作協議,宣布雙方將圍繞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云數據空間開展全面合作,共建正融·粵信智慧醫療平臺項目,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與智能化。
利用這一平臺,管理機構、醫療機構、醫生和患者作為平等的信息節點進行數據的價值交換?;颊邠碛凶陨砣芷诘慕】敌畔?,有利于進行自我健康管理;管理機構可以有效掌握全民健康趨勢和基于大數據的智能決策;醫療機構可以線上和線下多種方式問診、檢查、開方,可助力實現患者、管理機構、醫療機構的多方共贏。(肖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