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快看 > 正文

多地加碼5G布局,5G同智慧城市一道按下建設加速鍵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2020-06-12 11:40:58

自5G商用以來,中國陸續出臺一系列推動5G快速發展的舉措,助推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發展。5G在智慧城市中的廣泛應用,不僅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變化。

每周約增1萬多個5G基站

5G在智慧城市中的角色日益重要,得益于中國5G建設的提速。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年初以來5G加快建設速度,現在每周大概增加1萬多個5G基站。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移動已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4萬個,并將力爭在第三季度提前完成2020年累計建成5G基站30萬個的目標,確保年內在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此外,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已累計開通共建共享基站11.5萬個,中國聯通可用5G基站達12.9萬個。

防疫期間,5G技術功不可沒,在戰疫中得到歷練——

5G紅外測溫檢測設備,實現快速精準體溫篩查,提高事前預警、事中處理、事后追溯的抗疫全流程效率,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途徑;

5G機器人在醫療、物流等領域大顯身手,減少醫護交叉感染的風險,滿足更多無人化工作需求;

在復工復產期間,各地政府和企業利用5G視頻網絡,創新“云簽約”“云辦公”等新模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確保經營活動正常運行;

在停課不停學期間,5G技術助力在線教育平臺蓬勃發展,讓“上網課”成為教育領域對抗疫情沖擊的重要一招。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防疫期間運用5G等網絡開展遠程醫療、線上辦公等業務,通過新的基礎設施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為經濟社會秩序恢復提供了保障。

5G讓城市變得更“聰明”

日前,上海申通地鐵集團與上海電信、移動、聯通、鐵塔簽署協議,在上海地鐵建設5G系統并開展融合應用。在第三屆進博會舉辦前,上海297座地下車站的5G網絡將實現全覆蓋。與此同時,5G的創新應用將助力地鐵安全管理、運營服務、設備智能運維等諸多方面。

廣州也在5G的交通應用方面取得進展。近日,全國首條5G快速公交智能調度試點線在廣州亮相。借助5G技術,公交系統的運力能得到有效提升,乘客也可以享受車況實時查詢等智能出行體驗。

智慧交通的發展是5G助力智慧城市建設的縮影。傳統與新型基礎設施的融合發展,推動城市基礎設施提質升級,為城市“加檔提速”。

事實上,5G對城市的變革還遠遠不止如此。5G技術所具備的高效、快捷、高帶寬、低延遲等特征,能夠在多個應用場景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為智慧城市建設帶來全新賦能。

有專家指出,5G作為最新一代的通信技術,以其為基礎的傳感網絡將實現智慧城市萬物智聯,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及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賦能城市治理、產業、民生等多個領域,助力智慧城市各應用場景釋放更大潛能。

例如,在城市管理方面,5G及其與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相結合的應用,能夠提升城市的精細化治理、服務和監管能力;在醫療領域,5G技術助力遠程就診,讓診療更加高效、便捷、安全。

數字社會的“新基石”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5G同智慧城市一道按下了建設加速鍵。

對于5G和智慧城市建設,中國已有明確布局。工信部提出,中國將全力推進5G網絡建設、應用推廣、技術發展和安全保障,充分發揮5G新型基礎設施的規模效應和帶動作用,支撐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中國還將創新社會治理應用模式,探索數字基建在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教育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應用。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表示,5G推動移動通信技術開啟了從消費側向生產側全面滲透的進程。5G將成為社會信息流動的主動脈、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數字社會建設的新基石,其影響力已遠遠超出信息通信行業范疇。

搶占新基建風口、以5G技術引領加碼布局智慧城市,也成為各地政府的選擇。

上海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推進5G網絡市域全覆蓋,建成有線無線雙千兆寬帶城市。據了解,2020年上海將累計建成2萬個5G基站。

山東濟南近日發布促進5G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將開展政府重大工程5G應用示范,在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以及地鐵、機場、高鐵等重大工程建設領域發揮先行先試引領作用。

四川成都高新區在日前公布的5G智慧城市涵養產業生態圈行動方案中提出,到2022年建成5G網絡全面覆蓋、行業應用深度融合、創新生態系統完善的中國5G智慧名城。

在智慧城市的發展中,5G該如何發力建設?36氪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城市5G發展指數報告》提出,由于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實力不同,5G產業發展呈現分化態勢,5G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各地應當梳理好區域技術儲備,并對具有優勢和戰略意義的產業進行摸底,明確應用場景,針對各應用打造示范工程,聯合有關研究機構和企業建立公共研發平臺,共同推進5G發展。(本報記者劉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