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微信和 QQ 郵箱的關系,它們都屬于張小龍團隊的產品,你在微信中看到的一些功能和理念,很多就是來自 QQ 郵箱上的嘗試。微信上后來已經沒什么人用的「漂流瓶」,當年就是它把 QQ 郵箱帶上了國內郵箱產品第一的寶座。QQ 郵箱中的「閱讀空間」很早就開始關注好友動態,廣播功能后來轉移到騰訊微博上,好友互動的一些理念成為朋友圈的雛形。
最近登錄 QQ 郵箱你會收到一條提示,「QQ 郵件訂閱功能將于近期下線」,這其實就是微信公眾號的雛形。翻翻它的發展歷史你會發現,其中很多功能和理念,現在的微信公眾號依然在繼承,當然后者已經完成了替代并超越。
早期是中心化訂閱
「郵件訂閱」的定義是提供免費的雜志訂閱服務,當然這里說的是電子雜志,這種理念和現在微信公眾號的訂閱-推送一致,也可以說是脫胎于 RSS 服務。不同的是,QQ 郵箱中是有「訂閱中心」的,里面提供了不同領域的優秀欄目,排行榜中有對欄目的評分、分類標簽、用戶評論、同類推薦。
公眾號則是從一開始就強調「去中心化」,新用戶在微信中不會收到系統提供的公眾號推薦,一切都基于主動訂閱。
創作者方面,郵件訂閱中的欄目多是來自專業媒體,或者已經具備影響力的博客,要求網站獨立上線運營超過 1 年時間,在同類網站中具有突出特色、內容質量高。QQ 郵箱能提供給他們的是數億用戶的曝光、迅速提升品牌形象、更低的技術門檻。
公眾號則是把目光投向了更大眾、更細化的個人(或小團體)。公眾號發布時的 slogan 是「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公眾號就是它的品牌,并且品牌是基于關注和認可的。
「克制」貫穿始終
公眾號的使命之一是取代短信,以及郵件群發,讓服務能夠以更健康的方式觸達用戶?;谟嗛喌耐扑涂梢员苊饫畔ⅲ@一點從 RSS 到郵件訂閱,再到公眾號是一脈相承的。
郵件訂閱的推送規則是每天中午拉取欄目輸出源,更新大于 6 篇時會在下午進行統一投遞(最多 15 篇)。欄目如果連續 15 天未能正常投遞郵件,系統會在「訂閱中心」自動隱藏該欄目,官方建議是「以每日更新為佳」。
這些都與現在的公眾號相似,大部分賬號每天可推送一次,數量最多 8 篇,長時間未更新的號會沉在下面,而訂閱號助手的推出,則是讓短內容的發送更方便,讓創作者推送文章的門檻更低,主要是「貴在堅持」。
適應手機閱讀方式
早期的公眾號呈現方式與郵箱極為相似,用戶點進一個賬號才能看到往期發送的內容。當然后來公眾號也以信息流的形式呈現,甚至加入公眾號推薦,最近還在測試「閱讀效率優化」,也就是非正常時間線。
微信官方的解釋是會基于用戶已關注的訂閱號,提高優質內容、用戶感興趣內容的排序優先級,并非「機器推薦」,真正的機器推薦其實是在看一看的精選里。
關于信息流、機器推薦,其實都是公眾號適應手機閱讀方式做出的改變。之前的郵件訂閱雖然使用門檻低,但欄目增多后也存在信息冗余的問題,和前幾年公眾號面臨的問題一樣,這種狀態在常讀、朋友在看等功能加入后才得以改變。
從一開始就重視社交分享
早期的公眾號流量大部分來自朋友圈轉發,20% 的人挑選內容,80% 的人閱讀內容,這樣的社交嘗試也早在郵件訂閱中就開始了。
雖然功能嫁接于郵箱產品上,但郵件訂閱很早就支持收藏和評論,閱讀動態中是別人分享的文章,類似現在的朋友圈,從傳播角度上遠高于單純的個人訂閱。
看一看(朋友在看)本質上是把對公眾號文章的交流分享分離了出去,為了減輕朋友圈分享的社交壓力。好友圈內基于閱讀的分享交流,其實還孕育出了「微信讀書」這個獨立產品。
給創作者提供平臺服務
「QQ 郵箱訂閱開放平臺」從一開始就給創作者提供了數據監測工具,也是微信公眾平臺的雛形。
郵件訂閱提供給創作者在網站、博客中添加的「一鍵訂閱」按鈕,怎么看都有點像現在公眾號的引流,當然前者是平臺提供給創作者的工具,后者主要是創作者自己的行為。
一次遲到的道別
從借鑒 RSS 到郵件訂閱,再到公眾號,微信的確提供了一個利于創作者分發內容,也利于用戶獲取內容的平臺。社交和閱讀的關系貫穿著微信產品始終,朋友圈、公眾號、看一看的發展皆是如此。
當然由于微信本身的體量,它從一開始就與營銷、詐騙等信息進行著博弈,不過相比起郵件訂閱時代的信息分發和獲取效率,公眾號的能力已經是翻了無數倍,「QQ 郵件訂閱」的下線只是一次遲到的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