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高度關注的數字貨幣再現新進展。繼8月3日央行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指出將積極穩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后,8月6日,一則四大行大規模內測數字貨幣的消息再次引發市場躁動。針對此事,北京商報記者向央行方面進行求證,暫未獲得進一步回應。不過,記者從接近銀行的消息人士處印證了該消息的真實性,該人士稱,從今年年中開始,數字貨幣研發測試已經開始呈現“加速度”發展。
多行內測落地場景
8月6日,有媒體報道稱,數位國有大行人士表示,正在深圳等地大規模測試數字錢包應用,為數字貨幣正式落地進行測試準備。數字貨幣由央行牽頭進行,各家銀行此前數月正在就落地場景等進行測試。目前,部分大行內部員工已經開始使用,用于轉賬、繳費等場景。不過考慮到系統負荷等原因,目前還屬于內測階段。
這一消息也呼應了近期深圳為《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發布的《深圳市貫徹落實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便提到積極參與、支持、協調央行數字貨幣各個場景應用在深試點等系列措施任務。而近日央行在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中也指出,上半年已實現法定數字貨幣封閉試點順利啟動,下半年將積極穩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
“央行至少四次對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作出要求,態度依次為‘扎實推進’‘加快推進’‘繼續穩步推進’‘積極穩妥推進’。” 國盛證券區塊鏈研究院宋嘉吉團隊指出,2020年央行工作會議對數字貨幣的兩次表態體現出:一方面,數字貨幣“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審慎處理推出前后的相關風險;另一方面,在國際競爭加劇的當下,應當加快對數字貨幣的研發,以實現領先。
市場不會變化太大
“四大行大規模內測符合我們此前預期。”國盛證券區塊鏈研究院宋嘉吉團隊認為,接下來,數字人民幣落地的關鍵看點主要在于三方面,即賬戶側是否允許股份制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參與;清算側是否允許銀聯、網聯參與,或是成立新的清算公司;以及商戶側是否收取支付服務費、是否招募服務商、是否發放新牌照,以及何方補貼商戶和用戶等多個問題仍值得關注。
“內測數字貨幣有重要意義,今年以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便先后在多地進行數字貨幣封閉式內測,包括未來推出與大型商業銀行掛鉤的App,都是在原有數字貨幣設計的框架下不斷優化其運行模式,從技術上進行功能的完善。”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聯儲證券董事兼首席經濟學家李全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實測的重點不僅僅是對掃碼消費、轉賬、提現、充值等應用場景的測試,更要測試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以備數字貨幣推出后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
根據央行官員表態,推出數字貨幣有多重目的,包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范洗錢風險、捍衛國家主權等。從目前內測情況來看,數字貨幣有望率先在哪些細分場景落地?又將如何影響大眾生活?
李全稱,數字貨幣如果落地,很有可能從原有商業銀行的傳統消費、儲蓄、投資類業務開始布局,聚焦于百姓的衣食住行,特別是在交水電費、煤氣費、暖氣費,或者是工資性所得的存款,或理財、基金定投等金融產品的投資等業務。但目前來看對百姓生活影響應該不大,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的模式日益普及,大眾生活已經習慣于相關的交易方式,市場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教授、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君則認為,數字貨幣有望率先在精準扶貧、財政補助、公共交通等細分場景率先落地。對于大眾的生活是悄悄產生影響,老百姓可能會在無網絡的情況下依然順暢支付,出境旅游在某些地方也可以直接使用。
距推出仍有距離
針對數字貨幣的推出,央行透露的信息是,目前的試點測試,只是研發過程中的常規性工作,并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此外,針對何時正式推出,央行曾多次強調尚沒有時間表。在李全看來,盡管已大規模內測,但距離數字貨幣的推出還有一定距離,且對現有貨幣體系的框架及運行應該不會起到實質性影響。
陳文君則指出,數字貨幣距離正式大規模推出還是有一定距離的,盡管內測消息很多,但主要是在逐步克服推行中的困難,盡管如此,大規模應用當中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如無電子設備人群的權益如何保護等。數字貨幣是供給側改革,在需求側,除了數字政務等場景,行業需求是否旺盛、大眾是否愿意熱捧數字貨幣都是難點和挑戰。畢竟數字貨幣是全社會大流通的,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
盡管數字貨幣落地仍面臨若干現實問題與技術挑戰,不過,在國盛證券區塊鏈研究院宋嘉吉團隊看來,“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加速落地可期。從當前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正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試點,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已與滴滴達成戰略合作,此外數字貨幣研究所還與B站、美團等機構進行接洽等情況來看,數研所正通過商戶為數字貨幣向C端服務鋪路,盡管數字貨幣的推出仍然沒有時間表,但試點動作仍有望加速。我們看好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對電子支付產業鏈的帶動”。(孟凡霞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