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快看 > 正文

加快制造與服務深度融合 制造業轉型瞄準新目標

來源:國際商報 時間:2020-08-08 18:04:20

服務型制造是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產業形態,是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近年來,服務型制造有力支撐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亮點。

日前,工信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將重點推動工業設計服務、定制化服務、供應鏈管理、共享制造、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節能環保服務、生產性金融服務等九大服務型制造模式的創新發展,既涉及制造業各個環節的服務創新,也涵蓋了跨環節、跨領域的綜合集成服務,旨在推動服務型制造深入發展。

加快制造與服務深度融合

“服務型制造發展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形態,也是制造業轉型發展的高級形態,是制造業本身現代化的體現。”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制造與服務的深度融合意味著制成品附加值的提升,也意味著服務的深化,對提升制造業的質量和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是業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服務型制造發展是中國建設制造業強國的必由之路。發展服務型制造不僅要求制造業企業做強高附加值服務環節,還將引導制造業企業增加對外服務供給,推動其向服務型企業轉變。

“強化工業設計、研發試制等高附加值環節有助于制造業企業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同時可為相關行業企業提供研發設計服務,提高利潤水平。”王是業分析,采取定制化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等模式既有助于推動制造業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為下游企業和用戶提供定制化、差異化、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又能更加精準地滿足用戶多方面需求,提高用戶黏度,拓展企業盈利鏈條。

此外,王是業認為,發展供應鏈管理設施和體系將有效促進企業進一步優化自身的上下游供應鏈,建立更加柔性和彈性的生產供應體系,增強企業對需求變化和市場環境的適應能力,打造精益化生產體系,不斷提高資源運轉和利用效率。

筑牢服務型制造發展基礎

工信部工業和產業政策與法規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指導意見》從四方面提出筑牢服務型制造發展基礎的措施:一是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二是完善服務規范標準,三是提升人才素質能力,四是健全公共服務體系。

在劉向東看來,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在服務投入和產出方面還存在不足,特別是在邁向價值鏈中高端過程中需要依靠與服務的融合才能實現;同時制造業效率的提升也離不開數字化服務的支持,通過流程再造等形式提升制造的能力和多樣性。

王是業建議傳統制造企業發展服務型制造,一方面樹立和增強服務觀念,以用戶為中心,增加與各類用戶的交互和溝通,高度重視和響應差異化的用戶需求,推動用戶參與產品從研發試制到交付售后等整個生產過程,并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企業進行改造,如利用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提升工業設計、物流管理、用戶需求跟蹤、供應鏈管理、流水線管理能力。

與此同時,補足人才短板。“發展服務型制造需要具有創造力、具備系統性思維、善于洞察市場需求、了解服務業和制造業的復合型人才。”王是業說。(魏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