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凝聚你我力量 規范在線教育”為主題的K12在線教育服務與評價標準研討會在京召開。會上,多家在線教育機構共同簽署《K12在線教育行業自律公約》,并圍繞制定K12在線教育的團體標準展開研討。據悉,該團體標準將圍繞行業和消費者普遍關心的問題,從規范K12在線教育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權益等方面進行制定,將在充分研討后,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
虛編師資、誘導消費者貸款、退費難、“人灌”變“網灌”……在線教育的維權難問題引發社會關注。
中國消費者協會8月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指出,教育培訓類投訴有所增加,其中很多涉及K12在線教育領域。
上海消保委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投訴處理情況通報》顯示,上半年上海市消保委系統受理教育培訓投訴5625件,同比上升20.9%。消費者主要反映教學質量不符合預期、無法預約課程、虛編師資、誘導消費者貸款、退費難或收取高額手續費等問題。K12在線教育平臺的師資水平到底如何,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問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分析認為,要完整理解在線教育師資概念。“師資不只是講課的人,還應包括技術支持、聯絡等各方面。”儲朝暉說,在線教育的新技術還需要好的教育理念引領,在線教育不能由“人灌”變“網灌”,“現場灌”變“在線灌”。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表示,在線教育平臺作為新興的電子商務平臺,既要滿足真實的消費需求,也要關注和防范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發生。設立合理的行業標準、最佳行為守則等,有利于在線教育行業規范發展。
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蘆云和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副秘書長陳音江等多名專家分析認為,在線教育行業面臨的動態法律風險是難防控、糾紛多,規范發展還要從完善法律法規、加強行業自律、完善評價機制、健全信用機制等方面入手,加強自律,確保證照齊全、規范培訓行為、規范收費管理、主動簽訂合同,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消費者報社、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天津市消費者協會、河北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共同主辦。(注:K12是國際上對基礎教育階段的統稱)(記者馮松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