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銷售中的“茶水費”等亂象問題已經引起了主管部門的注意。
東莞市住建局近日發布了《關于防范兜售新建商品住房房源指標行為的提示》(下稱“《提示》”)稱,近期接群眾反映:個別房地產經紀機構從業人員和社會人員向意向購房人兜售新建商品住房“房源指標”,并擬收取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作為取得“房源指標”的服務費。提醒廣大市民和購房者不要被提供“獲取選房指標”、“鎖定房號”、“優先選房”等收費服務“忽悠”。
早在今年6月,東莞市住建局也曾發布類似的文件,予以整頓房地產市場亂象。其中“茶水費”便位列其中。此前,深圳、廣州等多地都發布類似涉整頓“茶水費”等樓市亂象的文件。
地產及法律業內人士提醒廣大購房者警惕茶水費陷阱。如置業者發現類似違規行為可向公安部門和住建部門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及早制止違規行為發生。
茶水費屢禁不止
每逢樓市行情火爆,令廣大購房者深惡痛絕的“茶水費”現象就會在部分熱點城市和熱點樓盤卷土重來。
以深圳為例,今年四月,樓市行情持續走熱之際,深圳寶安區一樓盤因要交百萬“茶水費”事件一度引發熱議。
根據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通報,因涉“茶水費”事件,深圳一名已離職經紀人被列入行業黑名單并終身禁業,相應不良紀錄抄送有關征信機構。
在此之前,深圳寶安區住房和建設局也下發通知,聯合市場監管、公安、稅務等相關部門對房企和中介收取“茶水費”等價外費用違法行為進行調查,一旦發現將暫停涉案樓盤全部房源網簽權限。
這并非主管部門首度對“茶水費”祭出禁令。
由于受限價政策影響,深圳新房和周邊二手房價格倒掛的現象在一些熱點片區較為明顯。“買到就是賺到”,令不少投資者“打新”熱情高漲。
有深圳房地產中介機構的一位王姓負責人士就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些新盤對外宣稱售罄,其實并沒有賣完,收取“茶水費”之后這些錢可能會倒手,即投資客與中介人員聯系后,“喝茶費”通過外場中介轉給駐場的內部中介,再轉至開發商內部人員手里。
一些手頭握有“價格差”樓盤資源的中介人員或者銷控人員便可以利用這個資源充當中間人的角色。由于不少熱門樓盤即便被收取數十萬元的“喝茶費”,但還是比新盤的價格低,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間。因此不少投資客雖然厭惡“茶水費”,但還是會選擇繳納。
類似這樣樓盤項目相關人利用信息差優勢薅購房者羊毛的行為,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有一方愿打一方愿挨的意味在內。尤其是深圳的不少“打新”盤,入手之后,升值空間輕松覆蓋“茶水費”。買到房的置業者雖然事后發現被套路但大多也就選擇息事寧人。
但充斥在“茶水費”市場的更多是令人沮喪和憤怒的實例。
不少樓盤宣稱的“支付茶水費可提前拿房”等均為不實言論和虛假信息,隨之而來的是不小的經濟損失和剪不斷理還亂的法律糾紛。
以新近被查處的一宗“喝茶費”糾紛為例,據廣州市公安局9月11日消息顯示,廣州市黃埔區招商蛇口(001979.SZ)旗下樓盤7名房產銷售,利用對房源銷控的職務便利,通過謊稱能拿到特殊房源、額外申請到特別折扣等方式,向客戶索取額外“購房茶水費”,非法牟利達270多萬元。
無獨有偶。近日,不斷有東莞市民反映,一些中介人員和社會人員,向客戶兜售華潤置地(01109.HK)南城萬象府項目的“房源指標”,擬收取10-30萬元不等的巨額茶水費。
后經證實,華潤置地南城萬象府項目未與任何銷售代理公司中介進行合作,所謂的“茶水費”、“內部留房”等均屬于不實言論。
類似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今年4月被房產中介誤導繳納了數十萬元“喝茶費”,參與深圳南山區大沖片區的華潤城潤璽一期花園項目的劉姓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之際,還指出,通常項目相關方還會以“內部留房”的名義,收取客戶的錢款以及身份證、戶口本、單身證明、房產證明、結婚證等證件。
“‘內部留房’消息被證實虛假之后,其實個人的信息安全很難得到保證,你也不清楚個人系列隱私信息到底落入哪些人的手中,對個人是很大的信息安全困擾。”劉姓人士表示,他后續不斷有接到銀行推銷貸款、賣房、賣車等各類騷擾電話。
老套路難掩違法之實
所謂的“茶水費”無論包裝得如何誘人,全都是套路,無一例外。
有多位中介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為了降低客戶防備心理,中介人員或“內部人員”通常會承諾“若選房不成功,此筆茶水費可退還”。借助這種先營造誠信形象誘客上鉤,再想辦法“殺客”,騙一個是一個的套路,不少投資客都會不小心就掉入“茶水費”的陷阱。
在尋找客戶上,中介人員或“內部人員”通過會采取“廣撒網”的模式。微信朋友圈、中介門店、房產交易網站、朋友引薦等都是他們慣用的獲客渠道。
“有的客戶會要求開合同收據或者發票,中介也會去盡量滿足的。”上述王姓負責人指出。
有些中介為了提高客戶好感度,謊稱先安排客戶選房,選上再交錢、選不上不收錢。
王姓負責人士進一步指出,這樣一來,中介能夠廣泛蓄客,萬一有客戶選上了房,還以為是中介幫忙拿到的,主動送錢,中介又可得一筆意外之財,即使客戶沒有后續,但這些中介“講信用”、“有辦法”、“路子野”的個人形象已經悄然建立,相當于完成了拓客。中介嘴皮動動,可謂無本萬利。
這些獲利模式,其實均是利用客戶心理,由客戶自行購房,若購房成功,則謊稱是“內部關系”功勞,收走客戶資金;若購房不成則退還茶水費營造“守信”形象,以此機會獲得非法收入。
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之際指出,從房地產交易秩序的角度看,部分房企或中介違規兜售購房指標或房源指標,本身就是一種損害正常交易、加大購房者成本的行為,通過《提示》等此類政策,后續房屋買賣更加規范,對于保障購房者權益、形成公平交易市場等都有積極的作用。
對于實際中被套路的人群,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亮也提醒廣大購房群眾,若發現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或某些號稱“消息靈通“的人士在銷售商品房的過程中,有收取“茶水費”、“指標費”預留關系房源和內部房源等違法違規行為的,請立即追索以免損失擴大,并及時保留協議、轉賬憑證、收據或發票等有效證據,還可以向公安機關以及住建部門舉報和提供相關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