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獲得黨中央、國務院批復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以下簡稱《核心區控規》),明確提出加強老城整體保護,嚴格落實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堅持“保”字當頭,精心保護好這張中華文明的金名片。北京青年報記者連日來在核心區老街舊巷、中軸線旁,以及非遺老字號探訪,感受“保”字后面的深邃內涵。
北京要保“特”:
緊迫推進中軸線申遺
處理好點線面的關系
站在復建的永定門城樓三層北望,視野豁然開朗,平緩的天際線、立體的中軸線、宏闊的對稱布局盡收眼底。迎著習習清風,遠眺3公里外的正陽門箭樓,用200mm的長焦距鏡頭拉近,還能看清一個個箭窗。環顧南中軸線東西兩端,可見自然博物館、天橋百貨商場等地標建筑。如果把鏡頭推到兩年前,也就是2018年6月26日下午,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正是在這里,對標申遺要求,逐個點位確認影響中軸線風貌景觀的建筑,現場研究整治方案。
這條獨特的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骨架”統領。從2017年開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后八次赴此處調研。今年7月13日上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天意商城樓頂平臺察看影響中軸線景觀視廊的建筑現狀。北青報記者近期沿中軸線采訪了解到,“降層”,是很多沿中軸線建筑改造的普遍要求,目的就是為了與中軸線獨特的空間結構相協調。北海醫院和天意商城降層改造明年開春將正式動工,建筑高度將由23.7米直降為9.6米。
市委主要領導的現場督辦,透露出的是對“保”字當頭的強調、對中軸線獨特性的感知、對中軸線申遺工作的緊迫感?!逗诵膮^控規》指出,北京老城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具有無與倫比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是北京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全國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載體和根基。老城整體保護之所以要以中軸線申遺為抓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軸線代表了老城的“獨特性”。北青報記者梳理市委書記蔡奇歷次對老城保護調研,貫穿始終的一個基本主題就是“保護、傳承、利用好中軸線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重要責任,也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老城骨架要保“特”,就是要處理好點(遺產點)、線(軸線界面)、面(街區背景)的關系,嚴控建筑高度,保留住開闊平緩的天際線;要堅持不求所有,但求向社會開放,抓好重點文物騰退等。北青報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這些方針,已經隨著《核心區控規》的正式頒布,在各方達成深深共識。
老城骨架要保“特”,時間緊迫不待人。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鐘樓修繕年內啟動;地百改造已經完成,即將重張;鼓樓西大街秩序整治正在進行;慶云寺、五道廟都在“壓茬推進”, 在操作層面就是“要明確范圍和時限,以最小代價實現中軸線申遺成功,從現在開始,只爭朝夕,一茬接著一茬干,力爭在規劃期內實現申遺目標”。
北京要保“老”:
讓老胡同老院落老字號
留鄉愁、講記憶
3000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北京歷盡歲月淘洗,“老城不能再拆了”,一個“老”字,不僅僅是時間軸的概念,更包含了“都與城”的情愫和鄉愁。近年來,北京正在用繡花般的功夫保護老院子、老胡同、老門樓、老建筑。
老院子保護的抓手之一在于“共生”。9月初秋傍晚,東城區雨兒胡同30號院,70歲的崇寶才剛吃罷晚飯,一張藤椅、一杯茶水、一把蒲扇,老人正在享受老院里的悠閑時光,他在這院子里已經住了30多年。而今,昔日里私搭亂建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環境的全面提升:自家小屋配廚衛,墻體做了保溫層,連屋子的門都是雙層的。雨兒胡同的整治提升還給這個多年的老院子帶來了一種新生態:共生院,也就是院內部分騰退出來的房間,被用于居民議事、公共活動、社區服務、展覽展陳的公共空間,另有兩間屋住著兩戶原住民,崇寶才是其中之一。不僅是居住環境大為改善了,讓崇寶才特別開心的還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房子改造時設計師應老爺子的要求幫助搭了一個藤纏蔓繞的葫蘆架,每天傍晚看著那幾個碩大的葫蘆在微風中搖曳,崇寶才每每覺得幼時“念想”又回來了,心里的鄉愁就在眼前。
北青報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除了老院子以外,北京的老胡同、老門樓、老建筑,很多都是在“以修繕文物的標準”來修舊如舊。比如,在東四地區,183個門樓經過精心修復已經亮相。據了解,這次修繕很多墻體是經過細細打磨,“蹭”出原本的古樸原貌。
在剛剛獲批的《核心區控規》里,“老”字出現的頻率頗高,提出要留住更多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字號、老物件、老手藝、老劇目,留住老北京的鄉愁和記憶。
沿中軸線正陽門向南,穿過步行街牌樓,月盛齋牛肉醬香未散,斜對面又有全聚德果木烤鴨香氣彌漫;溜達到步行街中段,往東拐進鮮魚口,有錦馨豆汁兒酸爽撲鼻;往西拐進大柵欄,則可樂享“東來順”,試穿“內聯升”。北京老字號的畫卷,就這樣從中軸線展開了……北京老字號協會會長陳文在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近年來北京在制度安排上已經將扶植老字號發展作為一個重要課題。很多非遺老字號的產品都成為“北京禮物”登堂入室,同時通過拍攝口述片、項目實踐片、傳承教學片等留住一批傳統技藝。根據《關于推動北京老字號傳承發展的意見》,五年內全市將認定100名北京老字號工匠。不難想見,上述舉措的落地,都有助于推動那些老牌匾“講”出老城記憶。
北京要保“靜”:
人居畫卷里蘊含
老城保護的內在要求
要讓核心區“靜”下來?!逗诵膮^控規》描繪出了一幅和諧寧靜、雅韻東方的人居畫卷。“靜”,是當代人對北京老城的固有印象,也成為老城保護的內在要求。
“靜”,首先是降分貝。典型的例子就是什剎海地區由于眾多酒吧環湖分布,在爭議聲中越聚越多,加上商業秩序一度較為混亂,出現了噪音擾民等問題。什剎海地區的一名街巷長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什剎海地區大力整治環境,主要從三方面入手, “靜”下來是第一位的要求。什剎海地區通過采取控制分貝量、嚴控酒吧增量等措施,讓地區節奏慢下來,整體靜下來,努力找到古都風韻和現代生活的結合點。其次是讓景區“凈”起來。拆除違章建筑,封堵開墻打洞,恢復老城味道,讓人重見天際線。三是讓景區“通”出來。即打通堵點,“環湖步道”還于民。
“靜”,還是一種空間秩序的有序調整。什剎海阜景街建設指揮部負責人介紹,正在加緊整治的鼓樓西大街,不管是整治停車秩序還是改移30臺大型配電箱,其最終目的就是要建立“靜穩街區”。而中軸線西側的楊梅竹斜街的改造則是追求“心靜”。據負責楊梅竹斜街保護修繕試點項目的大柵欄珠糧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鼎盛時期這條短短496米的街道里曾擁有中正書局、世界書局、開明書局、廣益書局、環球書局、大眾書局、中華印書局共七家書局。因此,這次修繕保護特意在曾經的書局原址引進了一些有品質的書店,讓游客穿越書香百年,感受老城文脈,也同時增添內心的寧靜。
老巷幽宅靜樹依,鴿哨鳴響天際線。千年古都城廓,在“特”“老”“靜”的保護中,正在擘畫成一幅美麗的世界遺產畫卷。(記者 蔣若靜 李澤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