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熱點 > 正文

學校延時服務能否代替教培機構?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時間:2021-12-06 14:57:52

入學適應教育政策實施、學校開展延時服務——

“雙減”政策下,變化悄然發生

?

“雙減”推進數月,家長們“體感”如何?記者走訪發現,蔓延全社會的教育焦慮感大幅減輕,但同時,部分家長仍在糾結,覺得自己對于孩子成績提升“沒地方使勁兒了”。隨著整頓教培機構亂象初步見效,“雙減”也真正開始破冰深水區——全社會教育理念的改變。

學校延時服務能否代替教培機構

家住呼和浩特市的林女士孩子上小學三年級,“雙減”以來,她最滿意的是學校的延時服務。

“現在延時到每天下午五點五十分,孩子基本上把作業都寫完了,有的老師都已經批改完了,回家后玩一會,看看課外書。我感覺他比以前喜歡學校了。”

林女士孩子所在學校延時服務已經開展兩三年,但是以前只有星期一到星期三有,而且只到下午四點半,星期四和星期五下午兩點四十就放學了。孩子回家拖拖拉拉不想寫作業,一會吃一會玩,玩也不輕松,寫也不耐心,讓林女士很頭疼。

“雙減”以來,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學校提供延時服務,雖然在具體時間、是否輔導作業、是否開設興趣班甚至是否收費等方面各學校并不一致,但是總的來講,延時服務有兩點讓家長們滿意。一是孩子在學校就基本上可以完成作業,比回家寫效果好多了。二是興趣和體育活動讓孩子更喜歡學校。

“我覺得就相當于一個托管所,還能讓爹媽安心上班的托管所。”上海市嘉定區的趙女士說,趙女士孩子所在學校下午放學后,學生自主選擇拓展活動30分鐘,如書法、美術、閱讀、游戲、體育鍛煉、科學小實驗等?;顒雍髮懽鳂I、自、閱讀。

在光明日報微博關于延時服務的一項小調查中,有網友回復,延時服務家長滿意了,老師的負擔加重了。事實如何呢?

北京市星河實驗學校國美分校校長李瑋說:“從下班時間來講,確實比以前晚了,像我們學校原來四點半下班,現在要五點半。我們通過彈時間上下班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上班時間適當延遲;另一方面,下午不帶興趣班的老師可以先下班。”

呼和浩特市一位老師表示,“雙減”之前,雖然放學早,但是還要開會、學等,其實并不能放學就走,現在延時服務,雖然晚了一點,沒有特別大的差別。

林女士說:“家長其實并不想讓孩子這么小就把所有時間花在上課上。以前有一種焦慮感,覺得人家的孩子都在報,自己孩子不報好像投入不夠,怕被甩下?,F在這種焦慮沒有了。”

不少家長持林女士這種心態,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焦慮完全消除,跟風報班少了,但是針對孩子學的“緊張感”仍然存在,比如“一年級焦慮”,比如不報教輔班改為追捧文藝體育特長班。

實際上,這是一個家長更信任學校還是更信任輔導班的問題。

“雙減”如何給焦慮的家長減壓

北京市海淀區的趙先生正在猶豫要不要給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報個班。趙先生本身并不贊同各種“開發”“啟蒙”等培訓班。

“但是有個現實問題。”趙先生說,“現在孩子不管是家里教也好,報班也好,上小學一年級前都會很多東西,甚至有些都會100以內的加減法了。時間長了,小學的老師就默認有些東西孩子們已經學會了,家長怕自己孩子跟不上,所以報班就成為必然,也就開始內卷。”

這種擔心在家長中頗具一定代表,記者采訪幾位北京的家長,他們都在為孩子上一年級努力,或者報班,或者自己在家教。

李瑋說:“這其實是家長的自我加壓,小學一直是零起點教學。孩子即使會算一些加減算法,但是不懂算理,所以不管會多少,學校都是從頭教。”

配合“雙減”政策,教育部今年上半年出臺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小學實施入學適應教育,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改革教學方式,與幼兒園銜接。該意見還特別提到幼兒園和小學要幫助家長認識過度強化知識準備、提前學小學課程內容的危害。

“幼兒園主要以培養孩子慣為主,不做知識培養。”李瑋說,“小學和幼兒園有互訪機制,我們入學也有前測。學新東西,孩子們一開始都會比較慢,這是正常情況。比如漢語拼音,按照教學大綱,要在一個月以內教完,孩子剛開始肯定使用不熟練,很多家長緊張這個,其實沒有必要。”

以前,家長抱怨學校除了給孩子布置作業,還給家長布置,現在學校不布置了,家長又擔心孩子的成績。

過度緊張的家長們沒有注意到,“雙減”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已經悄然發生了。

“雙減”如何釋放學主動

在網絡上關于“雙減”的話題下,總有回復表示家長們還是想給娃報輔導班,升學壓力在,就無法不在乎成績。

但“雙減”真的會讓孩子學的更少、成績掉落嗎?

“‘雙減’是社會層面的一個提法,對于學校來說,其實是‘雙升’,既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又提升學校教學服務的水,本質是教育教學方法的變革和精進,提質增效。比如我們現在,作業總量少了,但是老師們花在研究怎么留作業、留什么樣的作業上面的時間增加了。”李瑋說。

“雙減”推進以來,李瑋一個切身的感受是孩子們狀態好了很多。“比如我們學校走廊的板報,原來的作品一看就是家長幫助做的,現在變了,是孩子們在主動表達他們的生活。還有一點,現在和我開玩笑的孩子多了。這都是很好的變化。”

在家長們仍然糾結要不要報班,社會仍然討論教培結構是非的時候,孩子們被教育焦慮壓抑的主動如同春日的小草,悄悄而又活潑地冒了出來。

林女士三年級的兒子第一次拒絕了媽媽輔導寫作文,完全自己寫,雖然作文分數沒有上一次高,但是老師用紅筆圈出兩段話,認為寫得非常好,鼓勵他繼續。

“實際上不管是中學還是小學,有一條非常重要且帶有普遍的經驗,凡是學生在學中能夠有自主、自覺,能夠自律,這孩子的學99%都是很好的。”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謝維和日前在北京市朝陽區“感受發展走進朝陽走進校園”教育沙龍上說。

謝維和說:“‘雙減’的實質精神,不是被動去減,關鍵要拓展兒童的心理空間,負擔減下來以后,讓他能夠充分發揮自主,有更大的心理空間和成長空間,要給孩子這樣一種文化空間。”

一個對學有主動和熱情的孩子,你覺得他會多學還是少學?你還會擔心他的成績嗎?

(記者李玉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