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推動互聯網走向互聯互通,正在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這事說起來并不復雜。9月9日,工信部召開了關于互聯網專項整治會議,核心議題是禁止互聯網大廠之間的互相屏蔽。總結起來,監管大致有3點要求:
1.對于用戶分享的同種類型產品或服務的網址鏈接,展示和訪問形式應保持一致。
2.用戶在即時通信中發送和接收合法網址鏈接,點擊鏈接后,在應用內以頁面的形式直接打開。
3.不能對特定的產品或服務網址鏈接附加額外的操作步驟,不能要求用戶手動復制連接后轉至系統瀏覽器打開。
從監管的要求看,這次監管政策的本質是對流量反壟斷的落地。對整個互聯網行業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撥亂反正,讓互聯網作為基礎設施回歸其本位,真正做到互聯互通。至此,互聯網行業正式進入到一個新周期:由封閉走向開放。
從更長周期看,這也會作為激發整體經濟和社會創新活力的一個堅定起點,引發中國互聯網生態更深層次的變革:即從過去的流量邏輯徹底轉向效率為王邏輯。長期來看,那些真正聚焦用戶服務、產品開發和技術研發創新的公司將因此受益,比如國美。
在過去相當長時間里,國美固然在互聯網領域算不上領先,但依然不妨礙其憑借更具遠見的商業思維,通過數字化手段,持續優化著產業效率和用戶體驗,并推動整個零售行業走向開放。而隨著互聯互通新時代的來臨,國美或許真正迎來了屬于它的互聯網時代。
01互聯互通影響幾何?
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監管層為何要這樣?在讀懂君看來,從互聯網發展全局出發,打開流量圍墻,實為必要之舉。
回顧過去的互聯網江湖,“圈地征稅”成為行業發展主弦律:巨頭燒錢占領“山頭”后,對山頭上的合作者,包括用戶、商戶、內容提供者等等進行各種收稅。
為了防止自家山頭的參與者繞過平臺“避稅”,企業之間也進行進行各種屏蔽。以阿里為例,其電商業務的收入大頭是廣告,為了讓商家更好的支付廣告費(交稅),阿里就要把握住流量的分配權。由此,它也先后屏蔽了彼時全網最大的兩個流量平臺:百度和微信。
隨著時間的推移,移動互聯網生態日益封閉,信息孤島效應越來越嚴重。隨即也帶來了兩個問題:
一方面,巨頭們攜“流量”優勢,無序擴張,也阻礙了其它商業實體的發展,如社區團購對小商小販的沖擊。另一方面,平臺的封閉性,也使平臺內的參與者額外付出了更多成本。例如,隨著電商平臺內的商家越來越多,每個商家的獲客成本也水漲船高,從最初的近乎免費到現在已經高達數百元。
而隨著互聯網生態走向開放,用戶跨平臺流動逐漸打通,過去互聯網巨頭坐收流量紅利的經濟模式即將終結。氣候的變化,意味著生態的重構,隨即也會帶來新的機會。
從C端流量的角度看,當流量圍墻打破后,企業可以選擇在不同平臺獲取更多流量,企業的營銷成本也將進一步降低。
而從B端商家來看,開放生態也給了中小企業更多樣化的平臺選擇。以電商行業為例,此前由于平臺之間的封閉性,商家更傾向于在流量最大的頭部平臺開店。但流量放開后,商家不僅可以自由選擇更合適的電商平臺,也能探索更多樣化的賣貨渠道。這也給了真快樂APP這樣的電商新勢力更多跑出來的機會。
從上述角度看,當互聯網由封閉走向開放后,互聯網生態將更加統一,效率為王的邏輯得到進一步確認。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在更多維度上賦能平臺入駐企業的商業實體,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會。在這一趨勢下,過去在開放生態上探索較為領先的國美無疑值得關注。
02國美,為何成為新零售互聯互通“領頭羊”
為什么國美會成為互聯互通新時代的受益者之一?在我看來,大致可以歸于三個原因:有基因、有態度,以及有能力。
先來說基因,在討論國美基因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下互聯互通的本質。在我看來,互聯互通的本質是,打破人為的壁壘,讓平臺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說到底,是幫助互聯網公司從平臺思維轉向用戶思維。
用戶至上,也與國美一直堅守的初心不謀而合。正如,國美控股集團CEO杜鵑在電商大會上表示:“技術可以無限迭代,但零售營銷的核心始終是人,必須以人為本、與人共享。”
事實上,國美也是這一理念的忠實踐行者。在實體零售領域,國美持續夯實其價格低、品質高與服務好的優勢。比如,在供應鏈層面,國美緊緊圍繞家電、家用、家居、家裝、家服務五大板塊聚合延伸,并通過八重真選與商家嚴選機制保障商品質量與服務品質。
近幾年,隨著用戶消費習慣的變化,國美也以"家·生活"為核心,逐步由家電賽道開拓至O2O本地生活服務賽道,并通過LBS 技術等數字化技術,持續提升服務的效率。總的來說,無論是原有優勢的夯實,還是服務品類的拓展,都是國美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落地。
其次,國美有態度。至少在推動互聯互通這事上,國美的態度是最為堅決的。早在8月27日,國美就發出了零售行業互聯互通倡議書中,這個倡議書圍繞著“聚力推動‘家·生活’消費升級、協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共建集約開放的零售新生態”三方面做出了規劃。
倡議書提到,國美將在半年內分期分批推出共享共建平臺:將國美打造的“線上、線下、供應鏈、物流/服務、大數據/云”這些關鍵資源和能力,以統一的技術平臺、開放的合作模式和規范的運營體系,向有需求的各方市場伙伴開放接入,與各方會員互通積分互換,將貫通“人、貨、場”的零售基礎設施、全量資源池和全套服務工具包,與各方全面共享。
而這已經不是國美第一次推動零售行業互聯互通。今年以來,國美通過聯營體系與嚴選模式加速供應鏈擴張,在4月中旬就完成了SKU 50W+的拓品擴張,UV峰值環比增長294%。在此之前,國美還與京東、拼多多、怡亞通等產業伙伴攜手,加速推動將供應鏈能力向全社會開放。
除了有基因、有態度還不夠,更重要的是,作為零售行業的龍頭企業,國美有能力推動行業走向互聯互通。
原因很簡單,零售行業想要真正走向開放,最終離不開更多數字化技術的加持。而國美在數字化的探索上無疑有著豐富的經驗。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國美開啟了“家·生活”戰略的第二階段,并同步開啟數字化深化應用。
截至目前,國美已初步形成了“真快樂APP”為旗艦, “國美管家”、“打扮家”、“折上折”三個垂類線上平臺的線上平臺矩陣,與線下“國美家”平臺的協同共振,推出的“一店一頁”與“視頻導購”等創新功能,全面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的貫通,讓廠商以一套投入建立起覆蓋線上線下的全場景新通路。
具體來說,在1至6線城市,消費者在“真快樂”下單3C數碼或小家電商品,都會從距離收貨地址最近的現貨門店發出,極大縮短了配送距離,使得以往需要24-48小時才能收到的商品,如今縮短到30分鐘以內。這也讓更多的用戶享受到更便捷的消費體驗。
總的來說,以上看似毫無關聯的三點,正在成為國美打開互聯互通新時代的“鑰匙”。憑借以上三點優勢,國美也將得以在新時代扮演關鍵角色。
03抓住新時代的脈絡,國美也抓住了未來
隨著國美在互聯互通上布局領先,也將為其贏得新一輪的發展周期。
從市場空間看,國美深耕電器領域數十年,但公司過往的布局集中在線下賣場。如今,互聯互通的重大機遇,無疑將促進國美的線上化、數字化拓展。而這至少從兩點拉升公司的天花板:
一是,商品品類的拓展。過去,國美的線下賣場銷售品類主要集中在電器領域,隨著線上化轉型,國美的商品貨架得到“無限”延伸,也更有利于公司切入線上滲透率高的百貨、服裝等品類。
二是,服務深度的延伸。國美的數字化轉型,并不是簡單的為商家搭建一個線上賣場,而是為平臺參與者提供供應鏈等更多深層次的服務,比如聯合上游生產商進行C2M定制生產等等。
市場空間提升的同時,公司商業模式亦實現優化。隨著公司平臺上入駐企業越來越多,疊加服務品類的深化,國美也有望從“賣產品”升級到“賣服務”。而相比銷售產品,服務具備更高的附加值,也是零售商建立核心競爭力的真正護城河。
從國美半年報來看,隨著商品結構的優化以及運營效率的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已經有所提升,毛利率同比提高了2.6個百分點。著眼未來,隨著公司商業模式的進一步優化,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無疑是長期趨勢。
以上對國美的分析,仍然局限在業務層面。但想要真正觀察一個企業是否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守住它當前的領先,并不斷進取拓寬護城河,需要脫離業務本身,以更高維的視角,找出公司發展的底層邏輯,進而分析它的未來可能。
從本質上講,國美的上述變化,實質呈現的是一個典型的“熊彼特經濟增長模型”。熊彼特破壞式創新理論是指,經濟增長=破壞式創新,是突破經濟周期困境的唯一通途。企業家做的就是破壞式創新(creativedestruction),不斷創造出新模式、新產品、新技術、新市場、新的原材料和新的組織方式。
這也是國美最大的價值所在。通過共享共建零售集約開放生態的打造,公司階段性地完成了從過去互聯網封閉式的模式創新,到面向產業鏈各個環節生產機構的集約型開放性生態的過渡,以此初步建立更符合時代特征的“共享共建”新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體系機制。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國美的生態開放化變革已經客觀發生。從過去看,卓越的公司總能在周期更迭中迅速重新定義自己,找到自己新的位置。而如今,已經抓住新時代脈絡的國美,究竟能結出怎樣的果實,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