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新聞 > 正文

全球投資組合減排壓力加大 這對于投資策略意味著什么?

來源:第一財經 時間:2021-11-02 08:45:11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6次會議(簡稱COP26)于當地時間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各界預計會議將圍繞是否設定完全拋棄煤炭、是否重新設定1.5℃的溫升控制目標展開討論。

一面是緊迫嚴峻的減排壓力,一面是近20年來罕見的能源短缺,全球各界將如何在推進減排的同時讓民眾“溫暖過冬”?這對于投資策略又意味著什么?

全球投資組合減排壓力加大

繼2℃目標后,1.5℃也被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溫控目標之一??茖W研究表明,盡管區域差異很大,將全球溫升控制在1.5℃范圍內,地球各系統承受的氣候風險可能要低于2℃目標的風險。

10月28日,中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國家聯絡人向《公約》秘書處正式提交《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成效和新目標新舉措》及《中國本世紀中葉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重申了去年的承諾目標。各界認為,中國去年給出的力爭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要付出極大代價和艱辛努力才可能實現,比西方從達峰到中和的進程快得多,這是一個高標準的承諾。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大型資管機構開始承諾為投資組合減排。例如,10月26日,富達國際正式宣布,承諾于2050年或之前實現投資組合的凈零碳排放,并承諾于2030年或之前將投資組合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的基準上減半。為了指導這一進程,富達將引入專有的氣候評級。為確保投資組合能符合凈零未來的要求,富達更是承諾于2030年底前逐步淘汰在OECC國家的動力煤行業投資,并于2040年底前退出全球動力煤行業的所有投資。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在日前上交所舉辦的國際投資者會議上,富達國際亞洲投資總監繆子美表示,在短期,碳中和可能對經濟增長產生一定負面影響,造成資本市場短期波動。但如果短期不經歷減碳的陣痛,極端天氣會越來越頻繁,長期的風險就會更大。

“今年新能源和傳統能源股票都成了投資者追逐的對象,股價飆升,這看似很矛盾,但其實是能源轉型過程中的正?,F象。由于傳統能源需要長周期的資本支出來提高產能,短期無法增加供應,需要大幅提高價格,減少需求,讓供需達到平衡。所以短期來看有一定的投資價值。”她稱,但從中長期角度來看,全球經濟要向低碳經濟轉變,會帶來顛覆性的改變。但在傳統能源股票的估值中,很多投資者并沒有將減碳的風險充分計算進去,隨著政策、市場和技術的變化,這些項目可能會成為擱淺資產(stranded asset),風險將逐漸暴露。

在全球投資機構減速減排之際,國際最大的指數供應商MSCI也在提供針對性服務。MSCI于10月28日宣布,已在其網站上公開超過2900家公司(MSCI ACWI指數的成分公司)的隱含溫度上升數據,引導公司向凈零過渡。

MSCI隨后回應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這2900家公司中包含700多家中國公司,均為MSCI中國指數的成分股。“企業的碳排放預測是根據其當前排放量和公司披露的減排目標計算得出的。在MSCI ACWI成分股公司中,60%的公司披露了其范圍一和范圍二的排放數據。”(范圍一:直接經營業務的排放;范圍二:增加直接經營業務中所消耗能源產生的排放。)

MSCI方面對記者解釋稱,范圍一與范圍二的排放會根據具體情況采用生產排放模型、公司特殊排放強度模型或行業子類特殊排放強度模型,考慮公司具體的業務模式和地理位置進行預估。在企業當前碳排放之外,MSCI同時納入了對公司減排目標的衡量(MSCI Target Scorecard)。直觀、透明、可比較的指標可以幫助跟蹤企業的進展并為投資決策提供信息。

呼吁要求強制披露氣候相關情況

盡管有眾多減排的模型,許多公司也自愿發布氣候相關信息,但仍與減排目標存在巨大差距。在COP26召開之際,國際社會也呼吁全球決策者應要求強制披露氣候相關情況。

MSCI總裁兼首席運營官Baer Pettit對記者表示,開發ESG和氣候指標及其他分析工具,需要高質量的數據,強制性披露有助于滿足投資者對氣候數據日益增加的需求。

Baer Pettit對記者表示,公司必須披露其二氧化碳總影響及其主要供應商的排放情況。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識到,氣候變化的實際影響和政策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兩者正在影響資產價值。

央行國際司司長朱雋日前在外灘金融峰會上提及,加強氣候信息的披露刻不容緩。近期,央行結合有關國際經驗和共同標準,制定發布了《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中國已有多家金融機構嘗試依照“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標準開展披露。

MSCI此前的模擬顯示,即使在樂觀情況下,在2020~2030年期間,符合2℃升溫路徑的公司數量每年平均將減少5%左右。到2030年,符合條件的公司數量僅為原來的32%左右,相當于目前總市值的40%。這意味著,如果企業不進行轉型,未來全球組合可投資的范圍將可能縮水。

能源危機下關注綠色轉型風險

然而,減碳的進程并非一帆風順。今年新能源尤其是風電、水電的不穩定性突出,加之歐洲激進的能源轉型策略和經濟重啟下的需求飆升,導致能源短缺。恰逢COP26會議召開之際,歐洲能源危機引發討論,即一個能源供應系統在決定其最佳能源結構時,應如何考慮氣候、地緣政治和社會福利因素?

例如,近期天然氣價格飆升引發全球關注,歐洲、美國天然氣價格接連上漲。高盛預期,全球天然氣需求向石油轉換可能會推動石油消費增長至少100萬桶/日,天然氣遠期合約將在整個冬季推動這一水平。通常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天然氣需求旺季。但從歷年數據來看,10月都不是一年中天然氣需求和價格的最高點。展望四季度天然氣表現,市場基本達成價格易漲難跌的共識。

中銀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策略主管傅曉對記者表示,普京下令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從11月8日起,在俄羅斯境內完成天然氣存儲填充后,將開始在歐洲的儲存設施進行天然氣填充,但是否真正實施仍難判斷。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 預計,厄爾尼娜現象(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或導致美國冬季本土氣溫低于往年,國內需求也可能升高。當前美國在冬季前天然氣補庫存的情況也低于5年平均,這并非一個好現象。

在這一背景下,短期能否加碼溫控目標存在挑戰。聯合國氣候專家曾建議說,2050年以前達成攝氏1.5℃的溫度上升限制至關重要。但更多觀點認為,2050年的期限仍需商議。

減排路漫漫,機構也在中長期看好相關的投資主題??娮用辣硎?,中國的碳中和計劃剛起步,涵蓋的領域很廣泛,規模也是世界最大的,會有很多受惠的企業。這一投資主題的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碳中和賽道背靠國家鼓勵政策,確定性強、增長潛力高;其次,在這個賽道,有很多龍頭企業,成長性高、護城河堅固;第三,相關賽道股票持續上漲一段時間后股價已在歷史高位,隨著長期業績兌現,一些公司的估值可能被逐漸消化。因此,投資者需要密切監控公司的發展,才能獲得優越的投資回報。

同時,碳捕捉、儲能等技術也被各界看好。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TAI)能源與清潔技術專家Robert Compton表示,德國即看到了電池存儲、智能電網、氫能等新能源技術的巨大機會,這些技術可以在需要時整合、傳輸和存儲更大比例的波動電力。儲能技術突破之前,需要建立更多的安全冗余,有足夠強的基荷(大量穩定供應的能源,主要是火電、核電、水電等)能力作為兜底,以應付周期性或特殊時期的能源供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