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新聞 > 正文

中國糧食產量“十八連豐” 種糧大戶不斷涌現

來源:第一財經 時間:2021-12-07 08:22:42

靠著今年的好年景,種糧大戶劉松所在的合作社收獲的玉米產量比往年多了20%。這讓劉松及其他合作社成員欣喜異常。目前,劉松擔任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樺澤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劉松從2009年就開始從事糧食貿易,并在村里面建了倉庫,收購玉米、水稻。為了留得住工人,他決定“夏天種地、冬天收糧”。2013年他一頭扎進了種植環節,后來成立了合作社,流轉的土地也從最初的100多畝壯大到目前的1.05萬畝。如此大力度的擴張,是劉松及合作社成員基于對糧食前景的看好,“每一年產量都有所增長”。

來自東北種糧大戶的切實感受,正是中國糧食總產量實現新千年以來“十八連豐”的一個縮影。

12月6日,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1年,全年糧食總產量再創新高,達到13657億斤,增加267億斤,同比增長2.0%。其中,秋糧產量10178億斤,比上年增加191億斤,增長1.9%。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副司長王明華解讀稱,2021年,全國糧食再獲豐收,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克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糧食產量“十八連豐”背后

對于今年的好收成,劉松早有預期。“今年的積溫要明顯高于往年,這非常有利于玉米生長。”除此以外,樺澤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糧食產量增長,還跟農業規?;a、科技水提升有密切關系。

據劉松介紹,合作社這1萬多畝地,全部用于種植玉米,有七成屬于土地流轉,跟農戶簽訂流轉合同,租金三年一付;還有三成屬于土地托管,合作社收取農戶每畝地將370元的托管費,代農戶耕種,最后產量歸農戶所有。

在農資使用方面,靠著由中化農業提供的現代農業技術服務臺(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進行的測土配方,服務合作社選擇了合適的種子、農藥、化肥,不但每畝降低35元,節約了成本,有效應對今年的農資價格上漲,還帶來了產量20%左右的提升。

2021年,全國各地層層壓實糧食生產責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進一步加大糧食生產扶持力度,支持復墾撂荒地,開發冬閑田,提高農民種糧積極。

今年糧食總產量的增長,源于全國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1295萬畝,增長0.7%,以及糧食作物單產比上年增加4.8公斤,增長1.2%。

值得關注的是,糧食產量的結構發生了變化。

比如,玉米作為高產作物,雖然受河南等黃淮海地區洪澇災害影響,每畝產量同比下降0.4%,但種植面積同比增長5.0%,產量增加238億斤,同比增長4.6%,占全國糧食增產量的89.1%。

由于大豆收益與玉米相比較低,農民種植意愿減弱,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大豆種植面積有所下降。

“東北熟,天下足”。今年,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合計增產達188億斤,對全國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到70.3%。其中,黑龍江省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1.5%,連續11年位居全國第一。

安徽農業大學教授王士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谷物播種面積同比增加2.3%,這是些年很少見到的現象,說明中國政府推動的防止“非糧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他提到,今年的糧食產量保持穩定并增產,跟科技進步、政策支持和整體農業生產氣候向好三個方面有關。

具體來說,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突破60%,科技已成為重要驅動力;同時,以收入補貼和成本補貼為核心的收入支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糧食種植者的種糧收益;第三,今年天氣情況總體有利于糧食穩產增產,此外,抗災能力的提升也大大減少了成災面積,即使個別年份出現了區域自然災害,也會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災害的實際影響。

不斷涌現的種糧大戶

流轉土地,形成規?;洜I農業,并非東北特例,而是已在全國流行。“大國小農”的農情正在發生改變。

林家河是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的種糧大戶,流轉了將500畝水田,租金為每畝1350元。由于土地為廣東省高標準農田改造土地,每年每畝可獲得700元的減產補償,以及300元左右的種糧補貼,這讓其流轉土地的成本大為減少。

據林家河介紹,當地種植戶早稻單產普遍較好,畝產能夠達到1000斤左右。受天氣因素影響,晚稻產量普遍只能達到每畝800斤左右,比往年下降一成。

他說,農業規?;洜I后,盡管噴防可以使用無人機作業,以及機械化收割,能夠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但如果管理上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影響收益。

周明照是湖北省安陸市豐成香稻產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法定代表人。從2012年開始,該合作社流轉將6000畝土地,種一季中晚秈稻、再種一季小麥或油菜,至今已有10年時間。

這些年來,水稻的畝產量也經歷了從最初只有400公斤,逐步提高到500公斤,再到600公斤的轉變。

他解釋稱,地方政府這些年來提供的地力保護補貼、種植補貼、農業保險,從宏觀上保障了水稻的豐產豐收,再加上社會化服務組織從種植、農藥到化肥,提供全流程服務,尤其是產后來自加工企業的市場化收購,每斤比普通產品的市場價格要高0.08~0.1元。“種出好品質,賣出好價錢”,這對產量的提高、農民的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合作社在每一年年初準備播種的時候,就跟當地龍頭企業簽訂好了訂單。據周明照介紹,合作社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幫助散戶農民把土地集中起來,有人耕種,才能持續發展。

他說,合作社所在的棠棣鎮是安陸市的一個城郊鄉鎮,進城務工方便,青壯年多選擇外出打工,留守農村的多為老人、小孩。合作社成員多為55~65歲老年人,出去打工年齡大了,在家帶孫輩時間充裕,于是就挑選種田能手,成立合作社,把農戶組織起來打理土地。

趙元俞是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的種糧大戶,以有效的公司運營管理,經營著數千畝的土地。“(規?;?種地效益還不錯,要不然也不會從500畝,發展壯大到目前的5000多畝。”

2007年,趙元俞從規模種植棉花起步,最多的時候,曾經種過900多畝的棉花。后來,開始專業種植小麥、玉米。由于是小麥、玉米兼作,小麥今年是正常年景,產量穩定。至于玉米,受陰雨天氣的影響有所減產,不過價格高于往年,效益還不錯。

之所以不斷擴大流轉土地的規模,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農資采購方面,有價格優勢。”

隨之而來的,是流轉土地受到市場追捧。對于流轉土地的租金上漲,種糧大戶印象深刻。在高唐縣,一畝地的租金從2019年800元,漲到2020年900元,再到如今的1000~1200元。雖說合同是5年一簽,但租金還是隨行就市。

趙元俞稱,土地租金上漲是大勢所趨,已經降不下來了,除非不流轉。下一步的競爭是種糧大戶之間的競爭,只有把土地種好了,提高產量,才能更好發揮規模效應。

相關閱讀